“中国因素”风生水起
加息重拳“鞭长莫及”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3.6%,创下21个月新高,PPI同比上涨4.3%,环比亦大幅上升,此外,成品油价格上调,棉糖油等农产品价格“全面开花”,同时后危机时期的国际自然灾害与热钱炒作,不断催生出商品市场“相对利好”的基本面和资金面,面对外围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的传导作用以及我国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的现状,“中国因素”必然风生水起,输入性通胀已由预期变为不争的事实,短期内即使加息也难以抑制。
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新增外汇占款高达2895亿,外汇储备增1050亿元,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峰值,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国内资产价格重估,后市料将仍有大笔热钱源源流入。笔者认为,地产、能源等“调结构”政策触动着“国际热钱”的底线,央行加息意在试探国际资金(热钱)热情的概率较大,而且人民币的走低也从正面击穿了加息引发热钱的主观臆断。可见,简单的供需经济理论已经不能独立解释世界经济的复杂走势,在重商主义盛行以及国际投机资金超强预期的今天,加息反而燃起了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信心,商品、股市本周一的强悍上攻也说明市场人气不断高涨。
综上所述,在全球实体经济缺乏新增长源泉的大前提下,以邻为壑的货币战争仍将持续,各国政府在汇率之间的斡旋最终将演变成量化比拼,笔者认为。海外金融市场泡沫的放大势必倒逼国内增大政策运行区间。为保持适度宽松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四季度政府既要加大“调结构”力度,又要确保“包容性增长”,故加息预期市场炒作成分较大,海内外量化宽松仍为当前主基调,大宗商品或将踏着流动性的阶梯,不断刷新年内新高。民生银行崔小龙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