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事物不宜过早定论
中国证券报记者:创业板推出之日起就备受市场关注,可谓是一直在聚光灯下成长。从2008年上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数据来看,创业板公司半年度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远高于深市主板、中小企业板,但市场上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从今年中报业绩来看,创业板的高成长似乎在减弱,但创业板“三高”发行却依然如故。您对这些问题怎样看待?
汤敏:需要注意的是,全世界成功的创业板数量并不多。在发展过程中,各地创业板市场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企业很小、风险很大等等。创业板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它不是主板市场,上的不是成熟企业,而是大量创新企业。创业板本身成功与否,我们不能完全按照主板市场的传统方式、想法来衡量它。
创业板发行定价过高是个问题。一开始,创业板就受到了市场追捧,尽管到目前为止,不少创业板公司都跌破了发行价,但从新上市公司来看,发行价格仍然维持在高位。这固然与市场整体流动性、创业板供求关系等因素有关,但我们也要看到投资者对创业板的前景仍然有信心,而不像其他一些国家的创业板,已经让投资者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创业板作为新生事物,在全球金融危机还未完全结束的背景下推出,加之中国特有的国情,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进一步改善。比如说,11月创业板将迎来首次原始股解禁潮,我们需要观察创业板市场是否会出现比较大的震荡,这对监管部门、投资者都是考验。在创业板今后发展过程中,新情况、新考验会不断出现,需要大家做好准备。
总之,创业板正式推出才一年时间,很多问题都还看不清楚,不宜过早定论。不论是媒体,还是投资者,还是市场其他主体,都需要给创业板时间,允许试验、允许犯错,而不应太苛求。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