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因地制宜引进丰田模式
来源:商务周刊 更新时间:2009/7/31 10:13:55   
>> 相关新闻链接
·四万亿能给中国留下什么 ·复制《经济学家》
·“中国制造”何以遭遇空前贸易壁垒 ·中美经济关系在金融危机中强化
·上半年我国吸收外资继续呈下降趋势 ·CPI为什么总被“误读”
·房市股市之后,热钱涌动的下一个目标是… ·民营中小企业怎样走出困境?
·伯南克留任悬念隐藏着什么重大玄机 ·中国应实行什么样的成品油价格和税收政策

    ——访美国密歇根大学工业与运营管理工程教授杰弗瑞·莱克

    ●丰田模式着眼于长期发展的思维理念,以杜绝浪费为核心的流程,以员工为事业伙伴,并与他们共同成长,以及在持续改进和学习中解决问题,可以说是最经典的、最成功的生产组织方式

    ●不管丰田模式的衍生品有多么不同,它们的核心思想都是将企业的理念与生产相关因素同时进行改进

    ●不同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实施丰田模式时必须更多考虑到内在因素。但企业文化信仰超越领导者而扩展到其他员工时,精益生产和不断改进的模式就更容易进行持续性推进。相对于流程变化而言,这些内在改变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丰田模式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当那些最容易被解决的问题已经找到解决方法后,有些管理者或者员工就会对那些常常被忽视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认为是老生常谈。而完整的丰田模式的确要求一种持续性,在小的持续改进中,企业抓住了大量的小规模机会,这些机会最后将促进组织的创新型变革

    ●软件可以让那些已经优化的流程变得更优,同时让糟糕的流程变得更糟。软件与企业效率之间本身就是一种悖论。当流程真的成为企业效率增长的阻力时,我建议首先是优化流程,采取丰田模式的经验,然后再采取所谓的ERP等被渲染的工具

    ●丰田模式是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来优化流程的,这保障了一种良好的思维模式,试图将这些与人相关的思维嵌入到软件程序中并加以解决并不现实

    什么是最适合制造业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绝大部分人的答案是丰田生产方式。继泰勒制和福特制之后,丰田模式在生产组织管理上的威力已被全球公认,并作为丰田汽车的DNA,被丰田前承后继的领导者所追求和信仰。

    “丰田可以在生产组织管理方面将精益方式贯彻到底,就源自这种持续性。”美国密歇根大学工业与运营管理工程教授、世界著名丰田模式专家杰弗瑞·莱克(JeffreyK.Liker)说。

    丰田模式可以简要概括为“持续改进”和“尊重员工”两大支柱,并且以加速流程、杜绝浪费、改进品质等渗透式持续改进为基本方法。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对于这套丰田模式并不陌生。以一汽为例,从1970年代,就率先组织40人的高级经理代表团去丰田学习;到1980年代,又邀请丰田生产模式创始人之一大野耐一现场讲授。2002年,丰田公司同一汽合资建厂,一汽更是在全方位实践着精益生产的学习与本地化。

    与此同时,不仅是那些不可一世的欧美汽车巨头,全世界的造船业、重量级工程组装行业等也都加入到精益生产的变革中。

    杰弗瑞·莱克参与了不同行业的丰田模式生产流程咨询服务。他的经验是,丰田模式的实践是所有要素结合起来形成的制度,而且此制度需要日复一日地贯彻实行,而不是一阵旋风式的学习运动。

    “丰田模式是整体的优化思想,以合理配置和长期利用企业生产要素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劳动和资源,从而追求尽善尽美,增强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获得更高的生率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莱克教授对《工业界》说。



责任编辑:cprpw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