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今年甘蓝成了“苦菜花”
来源:燕赵都市报 更新时间:2010/6/2 11:35:49   
>> 相关新闻链接
·保定推广望都“一卡通”帮扶模式 ·杨振江 建立京津冀省市长区域合作联席会制度
·突出文化休闲 展现城市魅力 ·棉价走高棉布随涨 成衣市场波澜不惊
·河北省大蒜绿豆价降一两成 ·河北省内民用天然气暂不涨价
·补贴政策起步电动汽车提速 ·个人开网店 一律要实名
·秦港煤五期码头5月份双创最高纪录 ·第三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津举行

  “现在菜都贵,就西葫芦便宜,我还说呢,猪肉也不贵,正好包点儿西葫芦肉馅的包子吃。”昨天,邯郸市开出租车的李大姐说。
    李大姐不会想到,就在距离邯郸市区26公里、开出租车半小时就能到达的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西葫芦的批发价已经跌到一斤7分钱,同样经历惨跌的还有甘蓝(洋白菜)和芹菜。记者在这个批发市场看到,收菜人只出10元,就可以拉走满满一车大约2000斤的甘蓝。
    除此之外,菠菜、大白菜、小白菜、茴香等叶菜的价格也在5分至0.2元/斤的区间徘徊。当记者在市场和附近村子里一探究竟时,不少菜农围拢来诉苦:今年种菜的可赔死了。

西葫芦一斤五六分

    6月1日快到晌午的时候,老武开着他的农用车往回走。农用车上是包得严严实实的西葫芦,有一千多斤。
    老武说,他是从李庄来的,开着农用车走了半个来小时。这些西葫芦个头大,不如小的鲜嫩好卖,他本来想把这些大葫芦拉到南大堡来找买主,没想到来晚了,收西葫芦的大车已经开走,看来只能等明天了。
    南大堡是永年县规模较大的批发市场之一。在2003年至2005年的全盛时期,市场年成交量180万吨,年成交额18亿元。现在虽然声势不及往年,但仍是附近村子菜农的主要聚集地。
    菜农们最看好的是那些一收三四十吨的大货车。大货车对应的当然是大买主,这些买主将菜贩往南方广东广西等地,较之于一见面就“一车多少钱”、压根不过秤的小菜贩,大货车的出价相对让人容易接受。
    即使这样,老武对价格也很没信心。“(一斤)五六分吧,我这一车,也就是50来块钱儿。”老武说,这些日子以来,西葫芦越来越贱,一车能卖到50元就不错了。
    随后,记者从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经理武付安处看到,当天的西葫芦平均价格果然很低,一斤7分钱。
    不过,对于老武来说,这样的低价虽然让他心疼,但并非不能忍受。因为他播种早,今年正月十五之后就下手播种,所以大部分西葫芦已经在价格降到赔钱之前出手。
    而对于下手晚的菜农来说,价格每跌一次就更像小刀剜肉了。今年4月新鲜西葫芦上市时,这个区域的西葫芦价格约为1元/斤,此后,“七八毛,四五毛,一两毛,一直降到现在。”老武说。
    老武从正月忙活到现在,又是种又是卖,已经卖了20来车,一亩地平均卖了4000多元,“比白菜强,总算没烂到地里。”

甘蓝一天降一毛,半年白干

    来自王吕寨的王新海就没这么幸运了。
    今年,王新海种了不到5亩地,其中3亩多就是老武所说的“烂到地里的白菜”———甘蓝。
    永年所产的甘蓝并非紫橄榄,而是绿色的洋白菜,口感较一般洋白菜脆甜,可以用于涮锅。
    去年的甘蓝贵,王新海就主种了甘蓝。结果,“我告诉你,半年白干。”
    跟这个市场上大多数人一样,他的菜需要大棚——— 也就是设施农业。他开始计算大棚种甘蓝的成本:一亩地建两座中型棚(约长50米、宽7米、高1.3米),需要铁丝,竹竿,塑料布,草帘,其余需要化肥、农药、水电柴油,这些加起来,一亩地成本需要2000元左右。“这还是往低里说。”王新海说。一旁的老武点头同意他的算法,说他的西葫芦也是大棚菜,差不多都是这个成本。
    而王新海的甘蓝上市,没赶上最高价,第一车甘蓝“砍”出来卖时,价格已经从一元三四落到一元了。卖了20来车之后,价格降到了几分钱。“这次降跟去年还不一样,去年一个价还挂几天,今年是一天降一毛、一天降一毛,降得人心里直发毛。”王新海天生一副笑模样,说起这个还是笑眯眯的。
    现在,王新海的甘蓝已经收尾。他说,算下来,每亩地卖不到3000元,基本“半年白干”。
    王新海41岁,家里有一双儿女,20岁的女儿已经从学校毕业,正打算在石家庄找工作,儿子十八,还在家里。
    当被问到“他们还会接着种菜吗”,王新海的回答很干脆,当然不种啦,他们说卖个菜的钱还不够花的呢。

特写:一车甘蓝卖了十块钱

    甘蓝的故事还没有完。籍同举也卖甘蓝。当天上午,籍同举的甘蓝车前来了两个小伙子,张口跟老籍还价:“一车10块钱!”
    正在向记者大倒苦水的老籍回过头来,看了看小伙子,转过头来对记者说:“看,我说得没错吧,现在就这么给价!”
    这个市场流传着关于“甘蓝不值钱”的各种故事,比如某某村“十亩地(甘蓝),一棵不砍,都烂地里了”,比如“两千四五百斤,两个人得砍4小时,昨天卖了二十!”
    老籍的处境还不如王新海。他今年种了5亩甘蓝,家里还有3亩没有收,可是市价已经跌到了几分钱。但即使这样,他也不甘心就此贱卖,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责任编辑:cprpw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