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外援
外国药企捐助中国控烟
拥有呼吸科名医钟南山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2008年起设立“戒烟门诊”。清一色的专家出诊,病人却少得可怜。
“一个下午才有一两个病人,现在多一些了,也只有10个左右。”钟南山院士的高徒、广医一院呼研所副所长陈荣昌教授叹了口气。
据介绍,广州男性吸烟率高达60%,女性吸烟的比率也有22%,但医院针对300多名烟民展开的调查却显示,仅有4%的人有计划戒烟,10%的人考虑戒烟,70%的人没有戒烟愿望。
3.5亿的烟民,这个庞大而坚固的数字,让很多人相信“控烟对于中国人来说,太超前了”。但也有不少烟民认为,他们想戒烟,又苦于没有途径,“中国辅助戒烟手段配合远远不足”。
其实,中国不是没在寻求“尼古丁替代”方面下工夫。
一年多前,中国控烟协会力荐国产“如烟”,使其“红极一时”———它被标榜为“通过现代微电子技术实现气流感应、模拟烟雾、模拟烟气温度、随时待机等高科技人性化功能,同时令吸烟者在吸入烟碱雾滴的同时,感受到同吸食传统香烟一样的欣快感,从生物角度人性化地模拟了吸烟的整个过程”。
但这场号称“健康控烟的革命”却在三四个月后黯然结束,“如烟解决了焦油的问题,但尼古丁的问题仍存在。要知道,给人体带来危害的不仅是焦油,电子点燃尼古丁的危害无法衡量。”黄晓军说。
跨国药企的手也已伸了进来。据中国控烟协会有关负责人透露,成立了20年的这一协会每年只能从卫生部拿十余万委托费。如此浩大的控烟工程,政府投入太少,而只能依靠外援———海外公益捐助,较为突出的是辉瑞基金。
作为“利润相当于中国近5000家药企利润总和”的美国“药企巨人”,辉瑞对中国控烟事业的热忱值得玩味。
“辉瑞的畅沛(酒石酸伐尼克兰)是目前效果最明显的戒烟药之一。”有专家透露,畅沛已“稳坐”卫生部门的戒烟门诊首推戒烟药的“交椅”,“尽管贵了点,3个月1疗程2000多块钱。”
“这和商业利益脱不开关系。但政府对控烟的投入不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黄晓军认为,“外援”的插手是尴尬的事,因为在中国这一全球第一大烟草消费市场,同时也是潜在的第一大戒烟市场。据制药业市场调查公司IMS前年预测,这个数字高达50亿美元。
无烟医院
卫生部孤独地“跳出来”
5月10日,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杨青当天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说,“明年我国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但杨青及其同事随后解释说,这是媒体误读。“明年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里的要求,只是一个预期目标;而他当天强调的,只是“卫生部要带头”,于明年率先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系统100%无烟。
“跳出来”抓自己管辖下的“无烟医院”,这似乎是卫生部目前只能做的“最佳选择”。
“国外研究表明,一个医生抽烟相当于做15万美元的烟草广告,戒烟比做手术救病人更有意义。”黄晓军介绍,从前年开始,北京、上海、广州共60家医院申请“无烟”,要通过考核,必须做到“不准在室内吸烟、不准穿白大褂吸烟,不准在非吸烟区吸烟”这三大要求。
黄晓军说,通过一年努力,广东创下6家无烟医院,医生吸烟率从19.8%下降到11.5%。今年还有10家医院申请,均为综合性三甲医院。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