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业内活动持续活跃,品牌化态势逐步形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会展业的规模和影响力逐步增大,受到越来越多国际机构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一些规模较大、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业内活动逐步形成,并且呈现出品牌化的趋势。2009年1月,第五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南京召开,共吸引了500多名中外会展界人士出席,成为国内外会展同仁沟通与交流的品牌论坛;此外第四届中国会展教育论坛、第四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第五届中国会展文化节等业内活动也在年内顺利召开。这些活动都已经连续举办超过三届,并具有了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活动规模和层次都有所提升。
第七,国际合作有序进行,合作层次和范围进一步拓宽。2009年会展业机构的国际合作日益增多,合作层次和范围进一步拓宽。代表性的合作范例主要有:2009年1月,中国贸促会与泰国会议展览局签署了合作协议,将交换展览业的 信 息 、 政 策以及相互推广两国展览会等。2009年9月,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会展联盟正式成立,我国东三省与俄罗斯远东有关地区将联合起来,在会展项目上互助互惠、信息共享、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在本届论坛上,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门与汉诺威德意志展览股份公司签署了《关于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共同致力于对中国企业赴德国参展知识产权状况的改善;陕西省政府有关部门与国内外会展机构和企业签订了十几项合作协议。在金融危机之下,各地政府加强合作形成区域合力,通过各种措施帮助会展业度过难关,可以预见这些合作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中国展览市场的运行特征,中国贸促会成立相关课题组完成了《中国会展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09》,该课题组在2005-2008年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对京、沪、穗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展览市场进行了详细调研,并重点选取了40家展览会,对1471家参展商和886位专业观众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考察参展商和观众对2009年三地展览市场的反映。从调研结果看,2009年京、沪、穗展览会总量小幅下降,京、沪、穗三地数量差距缩小;排名前十位的展览会类型相对稳定,但结构有所变化;各地办展环境得到了参展商和观众的较高评价,但是展馆软硬件设施尚需进一步改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对展览市场的总体评价有所提升,上海继续领先;参展商的业务预期以及继续参展的意向还存在不确定性,参展商支出总额保持在较低水平,支出结构有所变化。
“目前,全球经济有望好转,中国会展业有望率先走出低谷,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更关注中国会展业的未来。”贸促会会展业负责人说,随着各国政府刺激经济政策的推出,全球经济正逐步走出急剧下滑的轨道,已经显示出逐渐复苏的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10月份发布的最新预测报告中,调高了对全球经济和大多数经济体的增长预期。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反弹至3.1%,美国将达到1 .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将走在经济复苏的前列。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转暖,会展业同样有望逐渐复苏。由于中国经济将走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前列,从而决定了中国会展业在2010年有望率先走出低谷。
贸促会预测,今年,会展业将继续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扶持优先,兼顾规范”将成为政策主基调。据了解,地方政府对会展业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适当资金支持等措施,对会展业加以政策倾斜;另一方面,通过主办展会等方式,直接参与展览会的日常运用。虽然“政府从事宏观管理,企业从事展会运作”是中国会展业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政府参与并扶持会展市场的局面有望得以延续,而且从整个政策导向上,“扶持优先,兼顾规范”将成为主基调。
会 展 业 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在这一点上我国状况比前些年有所改观。贸促会表示,我国会展教育培训正源源不断地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会展人才缺乏状况基本得到了缓解。据悉,截至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至少已有120多所高校开设了会展专业,其中高职院校接近100所;70多所高校在相关专业下设有会展方向,其中高职院校接近60所。目前全国每年会展专业招收的新生大约为1万名。这些高校毕业生有效填补了会展行业发展的人才缺口,为会展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 提 升 了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后劲。与此同时,以注册会展经理(C E M)、会展业职业经理人(C C E M)等为代表的在职培训,在提升会展从业人员素质方面,同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C E M 项目,自2003年由中国国际贸 易 促 进 委 员 会 与 国 际 展 览 项 与 项 目 协 会(IA E E )合作引进中国以来,经过数年的努力,到2009年,已经有100多家机构的543名学员参加了该培训,其中400多名学员已经获得证书,成为了中国的注册会展经理人。“当然,在2010年近万名会展专业学生将走出校园,寻求工作岗位,中国会展行业每年是否能够提供足 够 的 就 业 机 会 , 有 待 于 我 们 进 一 步 的 观察。”上述负责人表示。
随着越来越多新展馆的落成,解决展馆的闲置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认为,展馆作为举办会展活动的核心场所,毋庸置疑,在会展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需要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展馆并非越多越好,展馆建设必须与会展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的展馆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如果场馆供给得不到有效控制,低出租率甚至空置现象将难以避免。伴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展馆的建成,中国展览业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态势,如何有效解决展馆相对过剩、出租率低下的问题,将成为2010年政府以及业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