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于我国会展行业的重要推动方之一中国贸促会而言很不寻常,由于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和人们对会展业带动经济走出低谷的期待,今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会展年,这让贸促会的工作人员们在忙碌之余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
令人们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贸促会加大了对外经贸活动和展会的举办,中国贸促会相关负责人们更是不遗余力地在各种会见国际友人的商务场合,极力向其推荐包括北京科博会等在内的国内会展活动,令中外宾客印象深刻。
2010年中国经济依旧会高速发展,中国贸促会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中国会展业国际化交流发展的重任。如今,上海世博会已经顺利开幕,北京科博会也将盛大召开,通过梳理和总结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展览业和展览市场上的重要事件,中国贸促会归纳出目前我国会展业所面临的七大特征:
第一,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会展业的支持力度。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中国经济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外贸出口方面,不仅增长明显放缓而且在很多领域已经出现了罕见的下降态势。为 了 应 对 全 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冲击,2009年国务院及时研究并先后出台了支持10大行业调整发展规划,此后又采取了总额为4万亿元经济刺激措施。
作为重要的贸易平台,展览业在促消费、扩内需的过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08年12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抑制经济的持续下滑,而且促进了消费升级,有利于会展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会展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有关部委出台了《关于抓好2009年商贸会展促进消费有关工作的意见》,从纺织、食品、医药、日用百货、五金机械、商业地产等行业中选择26个大型展览会作为引导支持项目,并要求各地进一步发挥会展活动在促进消费方面的作用。
与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相呼应,各级地方政府及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会展业的支持力度,对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虽然金融危机对全球会展业的影响仍在持续,但是对中国展览业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根据全球展览业协会以及会议管理专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会展企业的营业额、会展活动的数量、会展活动参与人数和交易额、会展活动的实际支出和预算、企业参展后的业务预期和继续参展意向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2009年中国展览业虽然还没有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但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总体上在逐步减弱。中国贸促会《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2009年海内外参展商的平均花费分别已经上升到6.38万元和9.49万元,比08年有明显提高;参展商对参展后的业务预期,虽然没有明显改善,但下滑的态势明显减弱,27%的参展商认为参展后业务肯定会增长;参展商继续参加展览会的意向已经有小幅回升。
第三,与“外贸下滑、内需增长”的经济态势相对应,终端消费类展览会增长明显。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下滑局面,2009年各级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与这些宏观政策措施相对应,以扩大内需为导向的消费类展览会异常活跃。在北京,2009年消费休闲类展览会继续占据前10位中的4席,总体数量约占前十位展览会的1/4,特别是“汽车和交通工具”类展览会排名第四,比2008年上升3位,从一定层面上显示了北京汽车消费市场的火爆。在广州,以广交会为首的大量外贸型展览会,积极策划并启动了旨在促进内销的各种措施。
据统计,接近终端消费者的展览会,如“家电家具日用品”、“食品饮料酒”、“汽车交通工具”、“玩具礼品工艺品”这四类,其年度数量排名分别从2008年的第2、6、7、8名提升到2009年的1、3、4、6名,特别是“家电家具日用品”的展览会共举办27场,较2008年增长50%,并一举超越多年占据广州地区展览业龙头地位的“机械工业加工类”展览会,成为展览会数量之冠。
第四,京沪穗三大巨头市场中,上海在展览会数量和客户评价方面均占明显优势。从展览会数 量 看 ,2009年 上 海 共 举 办 了369场 , 占44%;其次是北京,举办了253场,占总量的30%;广州举办的展览会数量为215场,占26%。三省市在创会展品牌、提高质量、扩大规模等方面继续引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第五,各地场馆建设继续升温,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2006年和2007年,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场馆建设有所放缓,但2008年又重现升势,2009年在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和“保8”增长目标的推动下,掀起了第二轮场馆建设热潮。据课题组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重庆、沈阳、福州、洛阳、武汉等城市均新建和扩建场馆,且场馆规模和投资金额巨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