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临盆
在5月19日的航天科工智能电网重大项目论证评审会上,记者见到了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的总负责人白晓民。白晓民说,智能电网各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标准建设,部分已经成为企业标准,有望在2010年全部完成。
此前白曾向外界透露,中国目前已全面启动智能电网试点工程,国家电网第二批试点的16个项目正在开展之中,且将增加新的项目内容。
最早在2000年,清华大学卢强院士提出了数字电力系统的概念;2003年,中国电力科学院的周孝信院士提出,采用分布式计算来对整个电网实时仿真。
不过,时至今日,智能电网的确切定义以及电网智能化程度的衡量方法,目前尚无标准。而各国对未来智能电网的愿景也各有侧重。美国智能电网的概念旨在建立一个集成先进的通信、计算、电子技术的安全、自愈的电网,满足未来的电力需求。欧洲对智能电网的概念定义主要关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大规模利用。美国在奥巴马政府提出新能源战略后,也把智能电网的清洁放到了首位。
近日,国家电网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帅军庆说,中国发展智能电网的特点与欧、美又有不同。其独特挑战是保障特大规模、特高电压等级、特大输电能力输电网的“清洁、安全、自愈、经济、互动”运行。白晓民呼吁,虽然国家电网内部有工作组,但国家层面还没有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希望能尽快组成联合用户、电力公司、厂商构成的工作组协调相关工作。
中外企业“抢食”
面对各国公布的天文数字般的电网投资计划,任何有抱负的公司都不想错过智能电网的“盛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向本报记者透露,“前几天,日本的公司已经找上门,要我们有智能电网方面的消息一定通知他们。”
而美国人则动手更早。去年7月,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曾专门访问国家电网,详细了解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科研及工程建设方面的成果,并与国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就特高压、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问题进行会谈,探讨美中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机会。
尽管美日已经觊觎中国的智能电网市场,但至今,中国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规划仍未面世,由此更可见智能电网的吸引力。
传统的电力制造厂商早已经摩拳擦掌。比如GE、西门子和ABB都已经尝试在电网方面引入现代化的控制系统,以及智能化的变电和储能设备。而世界IT巨头谷歌公司则延续了他们在信息领域的风格,早在2008年就宣布和通用电气携手进军智能电网行业。
而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也将眼光瞄准了这单“未来世界”的生意。“我们的目标是在电力行业再造一个中兴通讯,预计通过十年时间,打造成为规模过百亿的智能电网产业集团。”航天科工总经理谢伟良对记者如此表示。谢还向记者透露,智能电网是航天科工确定的三个军民融合重大项目之一,要抓住智能电网万亿商机。(记者 胡剑龙)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