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4万亿,国家电网未来10年在智能电网上的总投入将超过4万亿。
规划一出,角逐的号角其实已经吹响。5月19日,航天科工集团总经理谢伟良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航天科工的智能电网项目论证评审已经通过。这是最新表态要进入智能电网的企业,而记者还获知,华为等企业也已经蓄势待发,随时准备在智能电网项目上切一块蛋糕。
不过,更具野心的“大佬”则是地方政府。五月,上海、江苏等地纷纷高调公布自己的智能电网计划,这一切,发生在中国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尚未正式公布之前。
每年拉动GDP一个百分点
中科院首席能源专家武建东表示,预计在未来5年,智能电网的建设每年拉动GDP一个百分点,电网还可能开放宽带、电视、通讯等业务,这将是一个比3G业务更大的产业空间。
作为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欧美多国曾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蔓延时,公布本国的智能电网计划。而国家电网也在去年7月确定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和总体投资。
2009—2011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完成坚强智能电网的整体规划,开展关键性、基础性、共用性技术研究,进行技术和应用试点;2012~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与发展规划相应,会上也确定投资计划,即到2020年智能电网总投资规模接近4万亿元。具体为今、明两年的投资约5500亿元,其中特高压电网投资830亿元;全面建设阶段投资约2万亿元,其中特高压电网投资3000亿元;基本建成阶段投资1.7万亿元,其中特高压投资2500亿元。
尽管智能电网仍出于“概念”阶段,但残酷的市场竞争其实已经启幕,而智能电表市场则是多方争取的第一匹“猎物”。
中科院首席能源专家武建东在其发表的《中国智能互动电网发展战略报告》中预计,从2009年起,仅我国需要变更的变电站就已经超过百万,智能电表更是拥有3000万块至5000万块的需求,预计在未来5年达到2.4亿个智能电表。
电表行业的重组序幕已经拉开。2月份,国资委批复国家电网公司对国内电气设备龙头企业许继集团和平高集团的收购。而在此之前,航天科工也收购电表生产企业泰瑞捷。而通信巨头华为正意欲以入股航天泰瑞捷的方式曲线进入智能电表市场。“我们正在和很多企业在谈,目前还只是意向。”华为企业发展部投资副总监张宜告诉记者。
地方政府“抢跑”
相比高调进入智能电网市场的企业,地方政府也一点都不含蓄,五月份各地竞相出台了自己的智能电网方案。
5月12日,上海下发了《上海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这是我国首个地方版智能电网发展方案。
根据方案,上海锁定5个重点发展方向,分别为新能源接入与控制、电力电子应用及核心器件;智能变电站系统及智能设备;电力储能;智能配电网与智能用户端;高温超导等。其总体目标是在国内率先建成智能电网三大基地,即智能电网功能示范应用基地、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基地、电网核心设备产业基地。
根据方案,到2012年,上海将力争培育3—5家智能电网行业的龙头企业,形成有竞争力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左右。
而在此之前,江苏省公布了《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年)》,明确了坚持以智能电网建设带动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以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促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思路,以及2012年、2015年智能电网产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500亿元、3000亿元的目标。在地市一级政府里,5月7日,浙江省温州市电气产业发展新规划出台,该市计划两年时间建成“国际电气城”,产值达千亿元。此前,河南省平顶山市公布了建设“中原电气城”的蓝图。江苏省扬中市也提出了打造“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基地”的具体目标。
虽然预计在未来5年,智能电网的建设每年拉动GDP一个百分点,不过,记者采访一位电力行业的专业人士时,他忧虑地表示,目前对智能电网的概念,尤其是标准,尚非常模糊,地方政府的行为显得草率。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