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中方乐见美方提出放宽出口限制
贸易和投资问题也不出意料地成为双方的焦点。在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表示,中方乐见美方提出的放宽出口限制、欢迎外国企业赴美投资等动议,希望在这次对话中详细了解美方关于逐步消除对华高技术出口障碍、平等对待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除了催促美方承认我市场经济地位外,王岐山还明确表达了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他说,“应对危机挑战,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是中美共识。希望双方就遏制各种变相的保护主义行为提出具体对策。”
来华访问的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前一日也明确表达了美方的态度,美方正在对出口管制制度进行全面评估,将积极推动相关改革,减少不必要的限制。美愿积极加强与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促其产生更大的长远效益。
此前奥巴马签署行政令成立一个旨在扩大美国对外出口的“出口促进内阁”,目标是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美国出口额翻一番,以及通过增加出口创造200万个就业机会。因此,扩大对华出口是中美关系当中的一件大事。
“中国对此表示欢迎。我希望这种表态不是光打雷不下雨,也希望不是下小雨。不是取消几个项目、而是整体上取消歧视性的对中国单一的出口管制。如果美国政府真正能够这样做,中美双方的企业将得益不少。”陈德铭说。他表示,中国企业需要的很多技术,并不是仅可以从美国得到,也可以从其他国家得到。美方若能逐步消除对华高技术出口障碍,美国企业也能在金融危机高失业率的当下,有一个公平进入中国大市场的机会。
陈德铭同时表示,希望美国能够增强其投资政策透明度。他说,“在改善双边投资环境的问题上,在对话中,中国对美国现存的像外资安全法等一些法律的透明度问题和可预见性问题都提出了一些看法。在美国的外资安全法中,关于外国政府控制的交易的定义十分含糊,这使得任何类型的中国企业和个人到美国去投资,都有可能被认定为存在着和政府控制因素相关的问题,从而受到投资安全的审查。所以,为了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到美国去投资,我们希望美国能够增强它的政策透明度和可预见性。”
正如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在23日出版的《华盛顿邮报》发表评论文章所指出的,中美在贸易和投资关系上利益相互依存,一方面,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相当一部分转化成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另一方面,中国的贸易顺差相当一部分又转化为中国对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元资产的投资,成为支持美国经济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中美贸易与投资关系交叉互补,整体上体现了两国经济关系的互利性。
看空
外媒质疑对话实质性成果
《华尔街日报》认为,这支由200人组成的美国“华丽”代表团在为期两天的对话中能否取得实质型的成果还需画个问号。今年的对话与往年不同。随着奥巴马政府上台,从“战略经济对话”到“战略与经济对话”,一个“与”字之差,却让对话内容由过去的经济领域扩大至几乎覆盖了双边关系的全部。美国和中国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国,这样一来,可以说世界上大部分重要话题都要被囊括其中,议题的扩大也为对话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带来困难。
但《华尔街日报》同时表示,即使没有成果,让世界最强大的两国官员一年一聚也是有意义的,为双方在避免直接冲突的情况下提出尖锐话题提供了机会。
备受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仍然不可避免地成为焦点,但双方就这一议题取得实质进展的可能性不大。据《金融时报》评论,两国政府虽不希望关于人民币币值的例行辩论占据整个议程,但这个几周前看似已解决的汇率问题却由于欧元的持续走软而出现转变。
评论强调,尽管欧元大跌使人民币升值从经济角度来说没有此前紧迫,但并没有改变盯住汇率的政治利害和调整中国经济根本结构的必要性。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政治理由依然充分,即避免在G 20会议和美国11月中期选举竞选期间成为众矢之的。此外,修正中国经济结构的必要性也同样充分。多年来,中国一直在为西方消费者的过度消费和大手大脚的住房建设提供融资,要扭转这种不正常的局面,只有改变中国银行体系为增加出口产能放贷、抑制消费的习惯。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