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同以往一样,省环境执法监察局二队队长李若玲来到西柏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对该企业的脱硫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每季度一次的现场核查。同以往不一样的是,本次检查中李若玲没带任何纸质表格,而是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移动执法终端——— 智能手机。
“一季度发电量为490377200千瓦时,燃煤耗量为752378吨。”随着数据的录入,移动执法终端立即计算出该厂一季度的单位煤耗为504.6133克/千瓦时。检查完后,随着李若玲的操作,“电力企业现场核查情况表”、“脱硫设施运行情况现场检查表”及其附表立即打印了出来。
从今年一季度开始,省环保厅开全国之先,在全省33家30万千瓦以上电厂环境监督员的移动执法终端上安装了和深圳市博安达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环保执法通”——— 电力企业排污收费、脱硫设施现场执法两套系统,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而且规范了电力监察人员的现场执法。
季度检查由两个月缩短到50天
在西柏坡发电公司,李若玲将该企业的发电量、燃煤量、除尘效率等基本数据录入,通过蓝牙打印机将排污收费现场核查表直接输出、签字后,企业也进行了签字留存。基本报表确认无误后,李若玲通过移动执法终端将数据提交给后台——— 省环保厅信息中心平台,该平台直接计算生成了西柏坡发电公司的排污收费核算表、季度排污费汇总表、年度排污费汇总表等。
日前,笔者在省环保厅移动执法系统上看到,在对全省33家30万千瓦以上电厂的一季度现场检查中,33家企业的基本情况已经上传到该平台,企业需要缴纳的排污费等各种数据已经生成。“一季度的现场检查从4月1日开始到5月20日检查全部结束,并将排污费等实时计算出来,共用时50天。”省环境执法监察局局长赵根喜介绍。
据介绍,以往对分布在全省11个设区市的33家30万千瓦以上电厂现场检查一遍需要50天左右的时间,之后执法检查人员还要将获得的相关企业数据录入电脑,生成表格,并人工核算出企业需要缴纳的排污费等费用,还需要10天左右,完成一次季度检查共费时约两个月。“安装环保执法通系统后,现场检查人员将获得的企业基本数据录入移动执法终端,该终端的排污收费系统就会根据设定的计算公式,将企业需要缴纳的费用实时计算出来,不仅节约了人工繁琐计算耗费的10来天时间,同时也减少了人为因素,从技术上实现了排污费核定与计算征收的分离。”赵根喜说。
现场执法约束执法行为,增加透明度
除了核查企业需要缴纳的排污费用,现场检查中,李若玲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检查该企业的4个发电机组脱硫设施运行是否正常。
随着检查的开始,李若玲手持移动执法终端点击进入了“电力企业脱硫设施现场执法系统”。“排污许可证编号为‘PWL-S-2311-0344’,脱硫设施操作规程‘已制定’。”根据移动执法终端提示的步骤,李若玲对该企业每套脱硫设施的运行、比对、联网、传输、验收、标准气、测点等情况逐项进行了检查,并将相关数据提交给了后台。
对电力企业的现场核查中,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认定、相关处罚条款是现场执法的参考依据。以往由于现场核查人员素质的不同,现场检查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电力企业脱硫设施现场执法系统的安装,使核查人员按照执法系统提示要求进行检查,能够比较完整地完成现场核查任务,有效规范了电力行业的现场执法行为,提升了电力行业现场执法的整体水平。”杨根喜介绍。
相关核查表格自动输出,不仅提高了核查的质量,还节省了时间。核查情况及时提交到后台,主管领导不到现场也可以查看核查的情况,并能随时调阅每季度核查的情况,有效约束了现场执法行为,增加了现场执法的透明度。
“环保执法通”将推广至全省电力企业
“我们将结合‘强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年’活动,将‘环保执法通’系统在市、县级环境监察系统推广,以规范电力行业的日常监督。”杨根喜说。
据了解,由于电力行业的特征明显,相关计算公式相对统一,“环保执法通”首先应用在省本级监控的33家30万千瓦以上电厂的核查中。随着该系统的更加完善,各设区市、县电力企业监察人员的移动执法终端上也将安装该系统,以提高全行业的核查效率、规范核查行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