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有尊严”的生活
反思富士康的一幕幕悲剧,不尽感言,辛辛苦苦工做到底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为了家人的欣慰,是为了朋友的刮目相看,还是到头来为了获得生命终结的“休止符”?
政府已经给出答案:有尊严的生活。
市场经济社会,竞争的激烈与日俱增,生存的 困 境 已 然 显 现 , 想 要 “ 有 尊 严 ” 也 绝 非 易事。有制造业一线员工透露,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不是站着就是坐着,而且一直在机械式的安装零部件。
事实上,枯燥的工作并没给打工者的生活带来太多的变化,更不要提“有尊严”的生活。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长5.7%。12年来,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月均工资只提高了68元,远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
最近,另一个占比数据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备受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在于提高工人待遇,数据显示,我国劳动者的报酬占G D P比例已连降22年。他列举数据说,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 D 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 .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 .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 劳 动 报 酬 比 重 的 持 续 下 降 形 成 了 鲜 明 对 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 D 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尽管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回应认为,由于统计方法的原因,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 D P比重事实上被低估,但可以看见的总态势是:G D P在上涨,劳动者报酬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
表面上,劳动者的收入可能是在增加,而且有的增加得很快。但更要看到的是作为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是如何获得的。像富士康这样的私企不在少数,不少职工一年的工作量是公务员的三倍,而他们的收入仅是公务员的1/4。当这种失望与迷惘逐渐转成为绝望时,一点点的外界刺激都会引发出“连跳”的可能性。
出事的又何止是富士康,华为、基金业等行业都会隔三差五的出现类似的问题。一位证券业的从业人员曾坦言,为了做一个项目有时将近三天三夜都不能合眼,体力匮乏、精神紧张。
这样的压力一旦聚集,也会起到“捅马蜂窝”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的周孝正教授表示,企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一些社会因素,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让人“体面地劳动和生活”,比如政府提高最低工资、工会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和谈判机制等。
不能没有大陆的郭台铭
“鸿海不能没有郭台铭,而郭台铭不能没有大陆”,很多在大陆的台商这么评价大陆市场对于鸿海,对于郭台铭的意义。
1988年开始在大陆创业,可以说是郭台铭迈出的人生中的最关键的一步。他一口气在深圳买下500亩厂房用地,成立了富士康集团;1996年,他又将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充为科技工业园,占地1500亩,员工3.3万人;1999年,鸿海北上成立了昆山富士康企业集团,下设13家公司,总投资2.36亿美元,此时正是台商开始在长江三角洲聚集的时候;2001年,郭台铭在北京设立了富士康精密组件有限公司,此后又宣布投资10亿美元兴建富士康(北京)科技工业园;到2002年,富士康在大陆的年产值约670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额56.7亿美元,创汇30亿美元。
现如今,郭台铭的富士康已是全球“代工之王”,曾有报道描述位于深圳的富士康说,“深圳郊外,一家工厂规模之大可跻身世界前列。在几十座厂房中,苹果公司的iPod和iPhone、惠普公司的个人电脑、摩托罗拉的移动电话正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郭台铭祖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现属晋城市)南岭乡葛万村,出生于台北县板桥市,他是台湾第一大企业鸿海精密的创办人。1985年,他创立了富士康品牌;1988年,他在深圳开办只有百来人的工厂,之后发展成为富士康龙华基地。2001美国《福布斯》评选的“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郭台铭位列第198名;2002年,他还入选了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