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斌:打造民企进京“桥头堡”
丰台作为首都西南门户,处在承接城市核心功能拓展、现代经济要素转移、新兴产业聚集的前沿阵地,正成为首都发展的新引擎。近年通过一系列政策驱动、资金扶持、环境优化等措施,推动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在全国率先实践“总部经济”发展模式。
丰台科技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部分,也成为“外地民营企业进京的桥头堡”。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中的中国民营企业总部基地核心区就位于丰台科技园东区,占地56公顷,建筑规模140万平方米;周边1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产业协作区和功能配套区,产业用地140公顷,建设规模210万平方米。园区采用全球知名设计公司设计方案,为企业提供一个具有研发创新、资本运作、展示销售、商务办公等综合功能的发展空间,结合民营企业发展特点和需求,使入住企业全面享受示范区的国家级和市级各项优惠政策。
相信今后5~10年内,中国民营企业总部基地将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聚集区。因为民营经济是候鸟型经济,不受地域的限制,总是飞向“阳光雨露充足”的地方。
巴曙松:从危机应对到复苏管理
起于2009年一季度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投资型经济增长目前已基本见顶,开始进入平稳回落期。
一方面,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见顶回落,另一方面,通胀压力依然存在。现在中国主要出口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成外部压力,国内已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政策,资本市场已经表现出非常大的担忧。
因此,我认为目前不应该急于继续出台紧缩措施,而是进入一个政策效果的观察期。从危机应对转向为复苏管理,现在也是最关键的结构转换期,只有民营经济增长及时跟进,才可能接过政府带动的增长惯性,平稳进入一个可持续增长期。
如果增长动力无法成功从依靠大量基础设施投资拉动,过渡到依靠民间的市场化带动,增长主体无法从依靠大型垄断央企转向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过渡到放松高端服务业管制,那金融市场前景堪忧。
从今年一季度的信贷投放看,银行大量压缩短期融资,可能导致对这部分市场化信贷需求的挤压,这种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安排需要决策者关注。
薛澜:以自主创新振兴民营经济
金融危机之后,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逐渐加强,各地的民企可能会面临一系列挑战。
自主创新在民营经济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是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创新不再是简单的技术研发,商业模式、信用评价体系、融资渠道的创新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民企面临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国家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如果能够和民营经济有机结合,实现以机制创新促进自主创新,以环境优化代替择优支持,以要素聚集代替要素投入,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一定会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巨大的动力。
北京要成为创新要素聚集的港湾和乐土,成为全球创新的主要结点。民营企业总部基地建设能够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把北京的科技、市场、信息的优势跟民营企业的市场活力、生产能力、劳动力优势有机结合,能够真正成为引领与辐射自主创新的枢纽。
许为平:区域经济的发展升级
区域经济是大量的各种经济元素自然和有计划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中国最早的区域经济是在珠江三角洲,为中国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需要清楚地意识到,民营经济是中国未来更重要的生力军,其崛起速度及在未来区域经济当中占据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总部经济恰是对传统区域经济的一种细化、提升和发展。实践总部经济模式,既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有完全的市场性格,民营企业家要做好理念、观念、价值观的彼此选择,我以为,选择好伙伴,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