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环境下,石家庄也顺势而动,准备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并初步建成国内重要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石家庄不缺旅游资源,缺的是工作力度和思想认识,没有形成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目前,我市相关部门正在紧急为叫响石家庄旅游品牌而努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旅游业已经形成了“红、绿、古、新”四大特色,建成开放景区50个,4A级景区12处(郑州为6处,太原为4处,济南为6处),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市。但困扰我市的是,我市旅游业是大而不强,与周边旅游城市差距较大,与省会城市的地位也不相称。
景区“没龙头 名气小”
本地尚缺乏龙头景区
“我市景区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精品龙头景区的统一规划整合,统一开发建设,统一宣传推介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市旅游局有关人士表示。
虽然历史人文、自然景点不少,但石家庄至今仍然缺少在全国具有一流知名度的精品龙头景区。据了解,红色旅游圣地西柏坡,每年接待参观者不下200万人次,虽然游客人数不少,但由于是“景点”而非“景区”,最终结果是“只赚人气,没有效益”。同是红色旅游圣地的井冈山,通过把当地21个景点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形成了“大井冈山红色旅游区”,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目前门票收入已突破1亿元。
与周边旅游城市相比,我市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和产业规模也存在较大差距。最近几年,济南、开封、郑州、洛阳几个城市的旅游经济都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速,而我市旅游经济年均增速仅为8.3%。
宣传不统一 品牌难叫响
目前,石家庄各景区、各旅行社对外宣传推介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全市统一的对外促销联盟,旅游宣传促销投入也不足。2009年,济南、郑州、开封旅游宣传促销投入均超过了1000万元,洛阳则达到了3000多万元,我市与周边这些旅游城市相比,在旅游宣传促销投入上的差距非常大。
我市旅游主题宣传口号也不够鲜明,目前,我市已经开始着手面向全社会征集旅游主题宣传口号,以便叫响“石家庄旅游”。据了解,周边几个旅游城市均已成功地叫响了自己的旅游品牌,如“好客山东”作为山东省的旅游口号,其理念已贯穿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省内景区、酒店、商场、车站、机场等地随处可见。
环境不优 难以吸引游客
在硬件上,由于点多分散,石家庄很多景区的旅游交通不够便捷顺畅,直接耽误了广大游客的行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市的旅游形象。而目前郑州市通向周边主要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网已初步形成,已经达到了行车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另外,我市景区容量、旅游购物、住宿娱乐场所等还远远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在软件上,由于我市旅游资源大部分属县、乡、村级,开发和管理的水平相对较低,部分景区及周边环境存在“脏、乱、差”现象,黑车、黑导、黑社现象还时有发生,旅游行业管理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旅游发展面临巨大机遇
目前,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去年底,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我省也正在加紧制定《河北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这些重大政策措施的推出,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多条高铁的陆续建成投用,石家庄至北京及周边省会城市“一小时交通圈”将真正形成,在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中,旅游业的“同城生活时代”必将率先到来。
“从客观上说,虽然有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整合不力、环境不优等因素,但归根到底还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解放不够、工作力度不大,没有把旅游业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进行谋划和推进,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一个主导产业去打造。”市长艾文礼在对省会旅游业进行调研后说。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县(市)区和政府部门,大都认为发展旅游业是旅游主管部门一家的事情,参与旅游、支持旅游、发展旅游的主动性不强,在发展规划、政策扶持、与本单位本系统工作的结合上,没有形成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