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信证券发布的最新研报称,4月外汇新增占款高达2863亿元,自2009年9月份以来平均每月新增逾2500亿。
此前市场也曾传出,4月外汇占款新增或达3747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000多亿元。不过,上述数据均未得到有关部门的确认。
“4月份,热钱流入上升很快。”5月17日,一位国有银行人士向本报透露,“从商业银行内部结售汇数据看,4月份热钱涌入态势较明显。”
5月1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其中外汇净流入为959亿美元。
对此,5月15日,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在出席交通银行一个研讨会时做出解释,按照央行的口径,2010年1季度外汇储备增加479亿美元,同比多增408亿美元;“但如果把货币折算、资产价格变动这些估值影响剔除以后,实际上储备资产一季度增加960亿美元,同比增长46%。现在减顺差的任务仍然很重。”
“在今年年初出现新兴市场国家资本流出风险基本解决的情况下,中国现在又重新面临国际收支大量顺差,储备快速增加的问题。”管涛分析。
同时,资本流入压力加大亦引起监管层的担忧。管涛透露,2010年1季度,资本项目顺差达到550亿美元,上年同期则为净流出134亿美元。
热钱涌入加剧
来自中信证券的数据称,4月份新增外汇占款2863亿,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增势。2010年前3个月,外汇占款增加7478 亿元,同比增长78%。
若采用“‘热钱’=单月新增外汇占款-新增FDI和贸易顺差之和”简单推算,4月份热钱涌入规模大致为328亿美元,高于此前1-3月份的平均水平。1-3月份,这一数字分别为213亿、154美元、373亿美元。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早在2009年9月份,短期资本的流入就已达到了危机前的水平,而在今年的一季度这一趋势进一步强化。
丁志杰认为,观察热钱更为重要的一个指标是,经常项目项下的投资收益。
外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季度,经常项目投资收益顺差为213亿美元;而2009年全年收益顺差为433亿,2008年上半年为388亿。
丁志杰认为,与2009年以及和2008年比的话,目前短期资本流入即所谓的热钱,可能已经超过了2008年上半年的高峰值。
“从收益顺差这一指标看,至少现在来说,资本的大部分流入才刚刚开始;目前,更多短期资本的流入是通过合法的渠道。投资收益顺差,是由外国投资的利润没有汇出这个原因造成的。”丁志杰分析。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分析师石磊认为,“4月份热钱涌入较多,主要原因是单月人民币升值预期较高;与此同时,整个东南亚地区面临国际资本流入态势,与中国股市表现不佳相比,东南亚诸如泰国、印度尼西亚市场股市表现突出。
同时,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此前市场流行的美元套利交易更加活跃。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