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推行难在哪儿
对于手机电池统一标准的推行,两位受访者都认为虽然存在一点难度,但整体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张皓说:“难度还是有的。首先,通用电池的推广可能会给手机外形的设计带来限制。其次,许多品牌的手机电池都有内部通用性,在制定
统一标准的时候,如果采用诺基亚的标准,那么三星等其他厂家的接受度肯定就不高,究竟依照什么标准,在制定规格的时候显得比较微妙。最后,每个品牌的手机电池设计标准都是厂家决定后在全世界通行的,如果中国推行了统一标准,那么这些厂家就要对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做出特殊的设计,这其中的调整时间会比较长。”
联想移动的受访者也提到:“工信部的这项标准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工作,我们公司一直在跟踪和参与这项标准的制定。但是推进电池行业的标准化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手机是一个电子消费品,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外观设计需求会与电池标准化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时电池的安全性以及电池标准化后的市场监控问题也是一个难点。”
但是尽管存在上述诸方面的困难,两位受访者仍然认为手机电池统一标准是大势所趋。
———— 专家观点 ————
这项标准是推荐性而非强制性的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手机电池种类繁多,不同的手机电池不仅大小尺寸、厚薄宽窄不尽相同,甚至电压也不太一样,触点的位置更是千奇百怪,尚未出台的统一标准主要从电池电压、物理尺寸、触点位置以及安全问题(包括防火、防爆以及过充保护等)等几个方面对手机电池做了规定,依照此规定,标准化的手机电池将会分为四到五种不同的型号。
“这个规定主要面向电池生产厂和手机整机的生产企业。我们的预想是,凡是符合标准的通用规格电池,都将在产品上打上标识,用以区分不同的电池型号。”何桂立介绍说,“需要指出的是,这项标准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推荐性的,它只起一个引导作用,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市场选择机制来推广这样一个标准,采用通用型电池的手机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这项标准的推行并不意味着所有手机都必须使用通用电池,对于手机生产企业来讲,只是在选配电池时多了一些选择,如果受到外形等方面的限制也可以使用特种电池,当然事实上这项标准对于手机的外形并不存在任何限制。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标准的推广逐步在业界形成共识,达到我们大家所希望的节约、环保、易用等目的。”
标准制定进程处于暂时停顿状态
有专家称,“手机电池的核心部分电芯的成本大概在10-20元左右。”市面许多大品牌的原装电池往往卖到一二百元的高价,不难想象,这其中包含多大的利润。何桂立认为,“如果能够采用通用手机电池,电池的售价肯定会降低,这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是一个福音,同时也会受到众多生产手机电池和整机的民族企业的欢迎,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和经营风险。”
关于工信部何时能完成这项标准,何桂立表示具体时间还不能确定,“我们的研究工作并没有停止,但是由于一些情况,这项标准的制订进程处在暂时停顿的状态,只有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启动进程……目前技术上不存在障碍。”另据可靠消息透露,这项计划进程的暂停源于来自一些方面的压力,而推行手机电池统一标准的最大障碍来自于手机产业界一些较大的利益相关者。
■ 采访手记
早在2007年信产部就开始着手制定手机电池的统一标准,并在当年拟定出草案,预计在年底正式出台。这个消息一出,着实令许多消费者兴奋了一把,各界呼吁对手机电池统一通用标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三年过去了,这个方案却仍迟迟没有推行,个中缘由,发人深思。
应该说,手机电池在标准推行上的拉锯战是政府部门和手机生产企业长期博弈的结果。通用电池标准“难产”,源于它触动了手机生产商核心的利润。从广大消费者和民族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个标准越早出台越好,一方面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民族企业竞争的门槛,使民族企业可以和国际巨头同台竞争。但是,手机电池的标准从开始制定直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三年时间,却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可否认,即便这个标准出台,也可能遭到国际巨头的软磨硬抗,但是有了标准,消费者就多了选择产品的标杆,同时也就有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消费权益的武器。(实习生 于婷婷)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