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财政部官员回应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0/5/18 11:23:24   
>> 相关新闻链接
·工资条例年内出台 纳入工资协商与同工同酬条款 ·中国半年来首次大规模增持美债
·中国3月份增持177亿美元美国国债 仍为最大持有国 ·A股杀跌:预言家的尴尬
·期指时代 股市谣言的翻云覆雨手 ·杂粮涨价 今年端午食贵粽
·肉、粮、油、房 谁执通胀牛耳 ·政策预期逐渐明朗 股市底部在望
·上半年河北省经济增速将达12.8% ·国产奶粉兴盛路有多远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劳动报酬占比 需要客观分析

  ■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大

  ■过分夸大与其他国家差距不利于分配制度改革

  近日,全国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劳动报酬占比连续22年下降”。

  此言一出,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

  我国劳动报酬占比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应该怎样客观认识“劳动报酬占比下降”?

  本报对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进行了专访。

  统计口径有变化——

  劳动报酬占比被低估

  据贾康介绍,财科所最近通过1993年至2007年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进行的核算分析,对劳动报酬占比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他介绍说,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统计时通常在宏观意义上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三大部门:政府部门、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对应的初次分配收入分别称为生产税净额、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

  贾康说,按照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是比较常见的方式。从统计数据看,1993年—2007年,居民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由49.49%降至39.74%,降幅9.75个百分点,政府部门的生产税净额由11.68%增加至14.81%,增幅为3.13个百分点,企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即资本收益)由38.83%增至45.45%,增加6.62个百分点。

  贾康强调,需要注意的是,统计口径在2004年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个体经济业主收入从劳动收入变为营业盈余,二是对农业不再计营业盈余。据估算,受2004年统计核算方法变化的影响,大约使劳动报酬占比被低估了6.29%。

  如果在2004及以后年度的劳动者报酬降幅中扣除了上述统计因素,1993年—2007年间,劳动者报酬的实际降幅为3.46个百分点,年平均降幅为0.23%,2007年的占比应为46.03%;企业部门的资本收益实际增幅仅为0.33个百分点,在2007年的占比应为39.16%。也就是说,剔除统计口径变化因素的影响,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大。

  至于劳动报酬占比上世纪80年代末比90年代初还要高,有些专家给出的结论是:农业中的劳动报酬占比远远高于工业和第三产业。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国开始出现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随之农业占GDP比重的也不断下降,从而使整个劳动报酬占比出现下降。应该说,这一结论是比较客观的。

  按照国际口径统计——

  我国劳动报酬占比,高于“金砖四国”中其他三国

  我国GDP在部门间的收入分配格局与其他国家存在多大差距?鉴于国内统计口径与国际统计口径之间的差异,财科所的研究比较中,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采用国际口径的收入法统计数据进行了计算。比较对象选择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以及“金砖四国”的另外3个国家,巴西、印度和俄罗斯。

  从国际口径统计结果看,我国劳动报酬占比的基本走势和国内口径统计相一致,但差距缩小。从1992年到2005年,除了2003年、2004年低于50%外,其他年份劳动报酬占比均在50%以上。

  具体来看,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劳动报酬占比均在40%或以下,发达国家除澳大利亚接近50%外,其余国家均在50%以上,最高的为美国,达56.92%。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为50.5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11个国家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左右,高于“金砖四国”中的其他三国10—23个百分点,并不存在比发展中大国更低的劳动报酬占比。

  从数据看,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与发达国家只差几个百分点,但为什么居民的实际收入与发达国家居民却相差一大截?对此,贾康解释说,劳动收入占比是指劳动收入占本国GDP的比重,虽然各国劳动收入在“占比”上相差不多,但由于GDP的总量相差很大,人口相差很多,所以人均劳动收入上的差距也相当大。

  剔除统计因素——

  劳动报酬占比仍呈降势,应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

  贾康指出,在近年的相关研究中,近十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部门分配份额呈现双增加态势,而居民部门的分配份额则有所下降,这一大判断总体上可以成立。

  然而,围绕这一结论,媒体和学术界出现了一些忽视我国与国际统计口径可比性、混淆初次和二次分配的舆论观点,夸大我国居民收入占比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这不利于正确引导规范国民收入分配秩序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比如,有一种说法: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居民所得的占比,是国民收入的70%以上,我国却只有不到50%,就是因为政府在“蛋糕切分”中拿得太多了。但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40%以上,发达国家中的福利国家更高达50%左右的水平。显然,把不同参照系、不同口径、不同分配层次的数据放在一起,只会引起认识的混乱。

  贾康认为,剔除统计的因素,我国劳动报酬占比仍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导致收入差距拉大,是由分配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政府应当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个人工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