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为碳税热身 自发“碳约束”钟声敲响
来源:中国证券报 更新时间:2010/5/11 15:37:35   
>> 相关新闻链接
·"中国崩溃论"再浮出水面 多位学者批"言过其实" ·金钱堵不了漏油的“洞”
·能源行业:不仅仅是石油 ·中国房地产得了“癌症”?
·央行酝酿提速人民币国际化 ·专家解读房产新政——“新国十条不会让楼市崩盘
·企业所得税过渡期政策: 税收优惠只能择一执行 ·蒙牛集团首发“绿色产业链倡议”
·房市新政期利益方意见交锋进入肉搏阶段 ·大蒜价格涨得凶 南充火锅加收"调料费"

 如果说碳税的开征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市场中自发的“碳约束”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不论是沃尔玛这样的零售企业,还是戴尔等IT巨头,大企业纷纷推进实施“绿色供应链”,“低碳”正在成为商业贸易中随处可见的非官方标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除了这些市场中的约束外,投资者对公司碳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逻辑在于企业关注自身碳排放的行为具有商业价值。业内专家透露,目前国内正在研究开征碳税的问题,而眼下基于市场逐步形成的各种“碳约束”也可以看作是一场为碳税进行的“热身”。

来自55万亿美元的压力

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上市公司不得不面对投资者对企业碳排放的要求,这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已经逐渐成为常态,而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直致力于在中国推广“碳信息披露项目”(CDP)的商道纵横副总经理陈颖介绍,CDP在国际上的推广始于2002年,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对碳信息披露的态度已经从一开始的被动应对变为主动披露,甚至在彭博的咨询终端以及谷歌财经上都能够查到有关上市公司的碳信息。

据了解,CDP在国际上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要求和对项目的支持,共有超过475家机构投资者成为支持CDP联署支持单位,这些机构投资者包括CalSTRS等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以及主流优质股票资产管理人巴克莱、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掌控总资产超过55万亿美元。

陈颖所负责的CDP项目每年也会代表这475家投资机构在中国向中国内地、香港按流通市值计算的100强上市公司发送调查问卷,请他们回答关于自身碳排放的问题。从2009年的情况来看,这100家公司中只有11家填写了问卷,18家上市公司提供了相关信息。与CDP全球调查相比,中国上市公司对问卷的回应率偏低,其中大部分公司不清楚气候变化与其日常经营、发展战略有何相关性。

根据《碳信息披露中国报告2009》,不同行业的公司对CDP的参与度差别很大。电信及信息技术、银行及金融业的参与度最高,其次是石油天然气、建筑及建筑材料行业。食品、饮料行业的参与度最低。此外,尽管高能耗公司(如石油天然气)的CDP参与度略低于金融公司,但他们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却披露了不少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信息。

报告指出,多数公司缺乏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搜集体系,真正能够提出明确的减排计划并设定减排目标的公司寥寥无几。因此,关于碳排放的数据搜集与管理,将会成为中国公司低碳之路的主要障碍之一。

碳监测的商业价值

为什么这些国际上的金融大鳄们如此关注上市公司的碳信息?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认为,其中的逻辑一方面在于机构投资者标榜自身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则因为他们相信上市公司对自身碳信息的关注具有商业价值。

“我们正在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DP三方共同做一个白皮书,标题就是《碳监测的商业价值》,想通过这个来告诉企业碳监测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好处。”郭沛源表示,碳信息的价值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品牌价值,他形象地比喻为给企业带上一顶“绿帽子”;二是运营的价值,碳监测能够让企业了解到自己的成本何在,有了可靠数据的支持才能在降低能耗的行动中有的放矢。

作为中国CDP项目负责人,陈颖常常给企业举沃尔玛的例子。沃尔玛从碳监测中得知其零售店使用的制冷剂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所占的比重高于其运输车队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比重。在过去,沃尔玛注重提高卡车燃料效率来降低其温室气体排放,这一新发现使得沃尔玛公司开始认识到降低制冷剂碳足迹的必要性。“只有了解了碳排放的情况,企业才能优化自己的减排方案。”陈颖表示。

事实上,沃尔玛实施绿色供应链也是看重了这一模式“有利可图”。沃尔玛希望到2012年底200家供应商实现20%的节能目标,据测算,届时绿色供应链将为沃尔玛节约供应链运营成本34亿美元。

根据耐克做的碳监测,他们发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原材料的碳排放实际上占了总排放的46%,生产废料的碳排放占了13%,这两者的排放达59%,占了产品排放的一半多,原本认为排放比较高的生产过程排放反而只有26%。

据了解,国际机构投资者认为,企业管理者关注气候变化和自身的碳排放情况能够提前应对气候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同时,还能够从中发现新的业务,进行产品和市场创新。郭沛源举例说,有的汽车和房产商声称自己的产品是低碳汽车、低碳地产,而这些产品要用到钢材,如果钢厂能够说明自己的钢材产品能耗是低的,就可以作为一个卖点。

当然也有在“碳信息”上吃过苦头的公司。据报道,最近几年,苹果公司在许多环保组织的“绿色”排名中表现欠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声誉。为此,苹果公司进行了一些改进,并开始在公司网站上公布其碳排放的有关信息。

从“绿色供应链”到“碳税”

郭沛源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终端产品如果号称自己的产品是低碳产品,那么该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应该是低碳的,这实际上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上游原材料本身和生产加工的过程。

沃尔玛中国公共关系高级总监李玲表示,沃尔玛是绿色供应链上核心的枢纽,但其可控范围仅占供应链节能目标的8%,其他的90%多来自上游供应商。为此,沃尔玛从2008年起正式实施绿色供应链,凡是进入该供应链的任何供应商必须提供环保性能达标的产品。2009年,沃尔玛的绿色供应链进入中国,与1万多家中国供应商开始执行新的供货协议。

“沃尔玛对供应商提出新的要求后,我们开始关注商品生产的能耗、碳排放等指标。来参加这样的会议也是希望多了解一些碳排放方面的信息。”在某低碳会议上,一家为沃尔玛供货的服装生产商销售经理表示。

据了解,沃尔玛新供应商协议首先在出口到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中国供应商中实行,首批实施的行业为服装,之后将推广到家居用品、玩具及所有商品领域,并会推广到全球向美、英、加3国出口的供应商。据悉,截至2009年底,已有2268家卖售商和117种产品正式加入沃尔玛的绿色供应链。

对于沃尔玛的供应商来说,这无疑是挑战。一些供应商坦言从来未曾关注过自身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等情况。而从现在到未来,市场中自发的“碳约束”将越来越多,下游生产企业正在以各种方式倒逼上游“低碳”。除沃尔玛外,戴尔、联想、李宁、神州数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提出构建绿色供应链。据媒体报道,在美国、英国等一些环保发达国家的部分产品上已经出现了“碳标签”,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所消费的产品的碳排放情况,并以此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选择。

如果说一些跨国企业对自身“碳信息”的关注是因为这关乎其“名声”,而对于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而言,重视碳排放最大的动力则在于碳金融带来的“真金白银”的效益,以及提前应对未来可能实施的碳税。

陈颖在中国的CDP项目中发现,国内一些上市公司从两年前就开始关注自身的碳排放,这些公司由于自身能耗较高,往往积极关注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获得资金的机会。

据龙源电力(0916.HK)总经理谢长军透露,龙源电力去年的CDM收入将近2亿元,今年的收入可能达到4亿元,CDM为公司税前净利润的贡献为10.9%。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巡视员高广生则表示,尽管CDM提供的资金对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只是一个很小的补充,但却起到了杠杆的作用,使得这几年中国风力发电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高增长。

而对于未来可能征收的碳税,大部分高耗能企业都感受到了压力。据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在4月份的“2010中国绿色公司年会”上透露,碳税的研究工作已经做完,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开始征收。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碳税还没有提上日程,但他同时认为“绿色供应链”等基于市场逐步形成的“碳约束”是合理的。也有专家表示,政府迟迟不出台碳税是担心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而如果企业能够积极应对市场自发的约束,并在压力下实现减排,那么未来碳税出台的影响就会最小化。(记者 李阳丹)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