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和基本原则
来源:河北日报 更新时间:2010/4/14 10:22:37   
>> 相关新闻链接
·芦台开发区循环经济与低碳能源产业园项目落户 ·衡水冀鲁经济协作区112亿元打造对接山东桥头堡
·宁晋西城工业区对标高端强壮产业 ·沧州做大县域特色产业实现区域差异竞争
·邢台开发区扶持光伏新能源企业快速发展 ·抚宁旅游产业发展生机勃勃
·顺平 20亿元助推旅游产业大发展 ·消费品市场增速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收入增速放缓消费动力不足 ·石家庄小杂粮“高烧不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与城乡结构和城乡关系的实质性调整转换密切相关。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从现实来看,统筹城乡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临多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矛盾和问题困扰,特别是关系到不同社会集团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既需要改革的智慧,也需要改革的勇气,更需要强化统筹的理念。深化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认识,把握其关键和基本原则,对于科学制定政策措施、切实有效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城乡要素与人口流动不协调的问题
    近些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乡收入差距却仍在不断扩大。问题的症结在于,城乡之间要素与人口流动存在结构性不协调或不平衡,导致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与城镇人均占有资源要素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一是城乡之间物质要素流动与人的流动不协调。城镇化进程中,生产要素特别是优势生产要素由农村流向城镇是必然趋势,但是,只有当物质要素流动与劳动力和人口流动相一致时,才是健康、合理、协调的流动,才是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资源优化配置。而我国的现实是,尽管近些年来进城农民越来越多,但与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转相比,农村资金、土地等物质要素向城镇流转的更多。二是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与人口流动不协调。当前我国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更多的是进城农民工这些劳动力的增加,而不是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的等比例增加。从结构指标看,这是一种不协调、不公平的城镇化,制约着社会结构的实质性转换。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正是这一不协调的现实反映。
    因此,化解城乡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进城,使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与农村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相一致,农村非劳动人口向城镇转移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相一致;促进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通过协调城乡之间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生产要素与非生产要素的流动配比关系,促使城乡人均占有资源要素逐步达到协调平衡。
    促进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进城:一是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关键是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有同等待遇,保障农民工权益;二是统筹解决农民工家属进城问题,包括子女就学和社会保障,让农民工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在城镇生存发展下去。
    促进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在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优先并大力增加向农村配置;在市场配置领域,通过政策干预和财政补偿,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一是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二是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三是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服务“三农”。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选择是“人口进城”与“要素下乡”双向推进。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讲的:“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强化以农民利益为重的公平理念
    统筹城乡发展既需要体制机制创新,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惠及民生的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主要靠财政花钱。但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不仅是一个财力问题,也是一个认识问题,需要我们树立公平理念,真正把对“三农”投入放在优先保障的地位。正是由于惠农理念的强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用了三个“优先”进一步强化了以往“三个高于”的要求,突出财政对“三农”投入的优先保障。
    强化公平理念,将农民纳入现代化进程,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良知,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调整城乡关系,将利益的天平向农民倾斜。无论是农民进城,还是要素下乡,都涉及城乡利益关系的相对调整。静态来看,只是对“蛋糕”的重新分配,因而是一种公平政策;但动态来看,通过建立协调关系和良性循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进一步把“蛋糕”做大,因而也是一种促进长期效率的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迫使我们必须强化公平理念,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合理分配“蛋糕”。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特别是当前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使得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必须通过强化内部循环、扩大内需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扩大内需,需要尽快提高社会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让农民有钱可花、有钱敢花,使广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自上而下、从大到小的政府主导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种战略转型,需要政府主导。无论是弥补市场的缺陷还是改变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都需要政府主导的政策改革予以推进。根据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的特点,在推动政策改革方面,越是上级政府,越有政治动员和政策主导的能力,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从统筹的区域和范围来说,越是上级政府,管辖的区域范围越大,统筹配置资源的回旋余地越大,统筹的行为空间和作用效果也越大,这可称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效应”。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种更多地强调大局和体现公平的策略,需要强化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通过健全法律和制度强制推行,例如强化实施劳动合同法和最低工资制度,用法律保障去促进社会保障的一体化;二是考虑不同区域和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科学设计“集资”方案,共同解决跨区域流动农民工的社保问题。从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现实出发,进城农民社保走向普惠制,应更多地由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主导解决。户籍制度改革,也要逐步打破各自为政的区域分治格局,通过逐步开放区域户籍限制、促进人口流动、调整区域间人口分布而促进区域之间平衡的实现。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而反哺和支持的能力,取决于工业和城市发展所积累的经济实力。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但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反哺支持农业农村的能力明显不同。如果各个行政单元各自为政,并按行政级别和区域范围逐级细分下去,就会形成“各家自扫门前雪”,甚至是城、乡各自反哺支持自己的局面,整体上的城乡差距就难以有效缩小,也难以真正实现全面小康。例如,2009年北京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23∶1,河北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86∶1,分开来看,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将河北与北京作为一个区域经济整体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是3.35∶1,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需要打破行政界线,在更大的城乡经济区域范围内进行统筹和协调。从全国来说,需要通过更有效的财税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让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多方面政策措施综合配套、协调推进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涉及城镇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等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有效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多方面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例如,户籍制度改革要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制度改革协调推进;改变农民生活方式要与改变农民生产方式相适应;促进农村人口进城、提高城镇化率,需要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特别是还要有产业发展做支撑。
    从现实工作层面看,统筹城乡发展,既要突出重点,在化解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上寻求突破,又要全面推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统筹任务和工作切入点来看,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社会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多种多样,城乡关系和矛盾不尽相同,所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例如,不同地区地理条件不同,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就会有所不同;不同地区产业定位、产业分工、产业特点不同,经济布局就会有所不同;不同地区城镇化道路和城镇发展格局不同,人口与资源要素的聚集程度和聚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特别是由于不同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力度和特征也就有所不同。有的地方以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普及为主要任务,有的地方则以人口和资源要素进一步向城镇集中为主要任务。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适合当地特点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是各地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任务。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