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靳晓磊)昨日,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发布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其中显示,居民储蓄和消费意愿有所回落,投资意愿上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向理财产品集中,债券投资比重加大。
居民收入信心指数持续回升
从一季度居民收入感受来看,22%的家庭认为收入较上季度“增加”,12.6%的家庭认为收入“减少”。同时,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9.4%,比上季度增0.3个百分点;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60%,比上季度增0.7个百分点。
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三季度以来,居民收入感受指数和收入信心指数均持续回升,居民增收信心继续上扬。
调查中还发现,中高收入居民月收入有所增加。一季度,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至1万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占比59.8%,较上一季度增加13.4%;家庭月收入1万以上的高收入家庭占比10.9%,较上季度降低5.2%。
分析认为,居民收入感受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继续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坚定了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由于一季度适逢元旦、春节等传统佳节,各单位部门年终奖、福利集中发放;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城镇居民的就业环境和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居民投资其他理财产品的数量增多,财富效应明显提升。
储蓄和消费意愿双回落
调查显示,一季度,城镇居民一度高涨的储蓄意愿和消费意愿均有所回落,投资意愿回升。
其中,74.3%的居民认为当前存款利率偏低,从而选择“当前应该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降至43.6%,比上季度下降0.5%;认为应该“更多消费”的占比为24%,较上季度降低1.5%;认为应该“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回升至32.4%,较上季度增长2%。
居民储蓄目的调查显示:储蓄目的主要集中在养老防病和教育积累两大方面。其中,储蓄为养老、防病或防意外的,比例为54%;储蓄为教育费累积的占45.7%,比上季度下降2.7%;为买房或装修的占35.3%,较上季度增加1.6%。
而从消费支出来看,居民的消费重点已经不仅满足于物质消费,23.2%的居民有外出旅游的意向,较上季度增长6.4%,说明居民的消费与支出重点向休闲娱乐方面倾斜。
近三成居民购买理财产品
在对储户进行投资方式调查时显示,27%的居民选择购买基金理财产品,但比上季度略有下降。同时,购买债券的比重增加,达到13%,比上季度增加2.7%。此外,投资房地产的比重为18.7%,比上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利率降低和物价波动是影响储户的投资方式与手段的重要因素。自去年年初以来,国内利率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一般居民囿于资金实力的限制,居民金融资产向基金、股票等方面倾斜。
但近期,由于股市连续震荡,且前景不明朗,居民对股票市场投资热情渐冷,而选择稳妥保值的债券投资,正渐渐成为居民投资理财的又一重要渠道。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