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东郝村和乔辛庄村的村民近日欣喜地发现:当地大口径低压输水管道工程的建设,使他们每浇一亩地的成本由原来35元下降到10元左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突破,节约了水源,为农民带来了实惠。
我国西南地区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使发展节水农业的紧迫性再次凸显。如何走好节水农业这步“棋”?根据土壤气候条件改种合适品种,通过兴修水利改变传统的漫灌方式,或是把实用的节水技术教给农民等,都不失为节水省水的好办法。比如我省的张家口市,就通过实施节水灌溉项目以及推广节水旱作品种和技术,使传统农业逐步走上了节水、旱作、高效的集约型发展之路,将自然气候的劣势转变成了优质作物生长的优势。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发展节水农业,首先认识上要到位。我国是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农业大国,发展节水农业不仅是旱区的事,如果只在干旱的时候想到节水,或者认为节水只是旱区的事情,很难认真推行节水农业。发展节水农业需要加大投入,但农业节水的效益并非立竿见影,只有从长远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农业节水的效益,才会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发展节水农业需要技术先行。无论是提高作物抗旱性能、培育适宜品种,还是因地制宜研制适用的节水设备,都需要下功夫琢磨。近年来,张家口市不断加大节水农业投入,仅去年一年,该市农业节水近2亿立方米。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属资源性缺水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我市农业用水量约占全市用水总量的75%,发展节水农业已经成为应对日趋严重的缺水形势的关键举措,在搞好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的同时,应继续坚持以节水增效为主线,以节水工程为基础,以节水机制为动力,以节水科技为依托,大力推广节水型农业,进一步促进灌溉方式的转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