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底开始,各品牌5升一桶的食用油价格出现了10-15元的下降,猪肉价格每斤一度跌破10元关口……随着蔬菜、肉、蛋等食品价格的一路走低,细心的市民却发现,当初随着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的饭店菜价却一直“按兵不动”。“饭店‘追涨不追跌’给人一种乘机涨价的感觉,难道价格涨上去就下不来了吗?”不少市民提出了这样的质疑。“五花肉14元/公斤,精瘦肉在19元/公斤左右,普通猪肉为15元/公斤左右,个别超市猪肉促销价格已跌破12元/公斤……可饭店的鱼香肉丝还是15元。”省会李女士向记者抱怨。在她的记忆里,每次猪肉涨价,饭店的菜价就要跟着涨。可猪肉降价时,饭店就反应迟钝多了。“肉价已经低位徘徊了两个月了,可饭店的菜价还一直坚挺。”
随后,记者在一些餐馆看到,价格表上仍有涨价后的痕迹。一位老板则向记者坦言,不少菜品都是在原有菜价上贴上新的标签,而这些新价格都是在猪肉、蔬菜涨价之后餐饮店更新的。“水煮肉片以前是15元,去年猪肉涨价时,调高了3元。现在,还是维持原价。”该老板说。那么,为什么菜价只追涨不追跌呢?一些饭店经营者表示,虽说肉价和油价在降,但调料费、煤电、人工等费用却在涨,这些都要算在菜价的成本中。“生意本来就难做,降价就更难了。”一些经营者也向记者抱怨。
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饭店“追涨不追跌”给人一种乘机涨价的感觉。“如果饭店菜价也能像海鲜一样执行‘时价’就好了!”市民李女士说,饭店很多海鲜都标有“时价”,如果其他菜品也能在市场行情波动大的情况下调整价格,相信消费者会更容易接受。对商家来说,薄利多销也可能带来更大的利润。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