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涤(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
对于用心专一的证券投资者,从长期运作的角度,最关键的莫过于怎样把资产配置到不同门类的投资工具上。这比挑选哪只股票或哪个项目哪栋房子更重要,道理很直白:坐进一条快船,要比辛苦地划一条慢船更为有效,不过实行起来却并不容易。回望多年来的投资经历,发觉许多人,包括笔者自己,问题恰其就出在这个环节上。
传统的智慧以为,处理好股票和债券的比率就算是理直了资产配置的关系,比如年龄减20,就是你投资债券的理想百分比,55岁时,最好把35%的资产配置在低风险的债券上。这样的指引,未免太粗也太浅,尤其是在金融海啸肆虐之后,证券投资的环境已然大变,即使市面能够逐渐恢复到旧有规模,交易也不会重蹈原来的规矩。就好比泰国布吉岛在海啸后地貌已大变,要在海滨原地重建旧房,既属不智,亦无可能。
笔者在这里向各位读者推介一个 “配方”,它来自默罕默德·埃尔-埃里恩(Mohamed El-Erian),一位著名投资经理的见解。 51岁的埃尔-埃里恩,现任世界最著名的债券投资基金PIMCO的CEO和首席投资官,在美国投资界声名赫赫。其“配方”大致如下(这个处方是开给在美国职业投资经理人的,我做了一些简化)。(见附表)
埃尔-埃里恩的基本着眼点是:
○美国公司的竞争力及盈利源多半已来自他们在海外的运营,为何不直接到那里的市场去买股票?
○注意美国企业股票仅占到组合的15%,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比例。埃尔-埃里恩认为,其中最值得长期投资的,只是盈利前景稳定、品牌卓著的跨国大公司的股票,因为他们无论在产品服务还是财务数据,质量都比较有保障。
○因为通货膨胀的趋势、眼下极低的利率、美元趋软,必使美国债券看跌,加上联邦政府可以随意加印,国债供应事实上并没有硬约束。在更大的范围里,国际债券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投资房地产能够较好地对抗通货膨胀,在新兴市场里,这方面的需求尤为显著。
○新兴经济体市场经济的崛起,构成了对资源商品和基础建设的强劲需求,因此他们价格的上升,趋势在所难免;
○必须与时俱进向前看和调整,新的机会将不时出现。
资本市场和投资规则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发生到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本次危机将其凸显了出来。根据笔者的理解,埃尔-埃里恩的组合配方所依据的逻辑,包括如下几则:
1.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已被显著分化。在制造业和资源业,这早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美国靠金融服务业在全球数钱和分钱,特别是为自己攫取高额利润的格局,在这次金融危机里也已严重受损。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