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认为,企业家有了财富就要回馈社会。“我自己有一个梦想,要创立一个一千亿的慈善基金。我们企业资产明年就可以达到一千个亿,我宣布把我个人股票的90%捐出来,我觉得不应用捐多捐少来衡量谁做得好,慈善是不可以PK的。”万达集团在成立之初就开始做慈善,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加大对社会捐助的支出。目前,累计捐助现金已达到15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慈善捐助最多的民营企业之一。现在,万达集团已经形成制度,就是无论到哪一个地方开发建设商业中心,都要捐资助学;对于突发灾害事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捐款。
新思维
超常发展就要逆势而为
“傻子过年看邻居”,这是王健林经常引用的一句东北俗话,说的是干什么都要学别人就是傻子。“别人做什么你才做什么,那么你就不是优秀的企业家,而是接近傻瓜程度了。要想超常发展,就要逆势而为,优秀的企业在好的时候要做坏的安排,在坏的时候要做好的打算。”
反向思维,逆势发展,在万达集团历史上的三次大发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1993年至1994年全国治理整顿,万达集团抓住机遇,跨区域到广东开发,后来又走向全国。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万达集团在全国各地一口气拿下12个商业地产项目,奠定了万达商业地产的发展基础。目前这轮中国经济调整恰恰又是万达第三次实现大发展。因为准确把握发展机遇,使万达集团成为世界级企业的目标提前了两三年。万达集团原来计划再用七八年成为世界级大企业,现在看来,五年内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当然,反向思维并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建立在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的准确把握之上。王健林认为,“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超常发展,成为卓越企业,就不能和别人一样。企业家首先要研究政治,因为政治与经济紧密相连;其次要把握宏观经济,如果不懂宏观经济,就会不明方向;第三是抓好执行力。”
在谈到反向思维、逆势发展时,王健林还认为,“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催生符,每一次经济的危难都意味着要催生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所以这一次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调整,淘汰的是那些应该淘汰的企业,中国的经济调整也是淘汰那些应该淘汰的经济结构和企业,也将催生出一批优秀的商业模式和优秀的企业”。他在多个场合都倡导:“只要大家能够采取逆向思维,你在低成本的时候进去,一定可以获得好的结果、好的回报。”
原声带
核心竞争力
记者:如何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健林: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你最主要的做生意的本事。比方说四川最有名的就是担担面,大家都在卖担担面,你怎么创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两条:第一,要价钱和别人一样,但是味道比别人更好吃,可能很多人买你的;第二,如果你没有办法把味道做得和别人有区别,那你得想办法把成本控制下来,你比别人便宜,别人也来买。所以不要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看得那么神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你和别人有所区别的做生意的最主要的本事。
第二点,没有千篇一律的核心竞争力。万达也是在做房地产的企业,但是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就是商业地产,所以说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东西,只有与众不同才能真正具有竞争力。
第三点,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说万达集团刚刚创立的时候,当时的房地产市场还不是很发达,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什么的都有,我们把工程质量做好就成为核心竞争力。
记者: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健林: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研究探索和别人不一样的做生意的方式,即使都做餐饮、都做服装,你要想想怎么和别人不一样,一定要独特,而且不要去听别人讲应该如何如何,不要去听成功企业家讲如何如何,也不要听学者专家讲怎么样,你自己要多琢磨。如果书本上、电视里就能找到核心竞争力,就不是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一定是自己在实践当中慢慢去摸索的、慢慢去体会的。
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富贵险中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打造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有创新的精神,要有胆量。冒险和蛮干是不同的概念,冒险是想明白了怎么干,但是没有胆量去试,蛮干是没有想法、没有目的,随便弄,这是两个不同的词。
创业路
■1988年,万达集团的前身——西岗住宅开发公司成立。
■1990年,万达集团参与北京街老城区改造,开创了大连市旧城改造的先河,也奠定了万达发展的基础。
■1992年,万达集团成为东北三省首批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1994年,万达集团组建万达足球俱乐部,在全国足球甲A联赛中取得六年四夺冠、三连冠、连续55场不败的战绩,成为中国足坛“梦之队”。
■1998年,万达集团开始跨区域发展,先后进入成都、长春、南京等城市进行大规模住宅开发。
■2001年,万达集团率先提出“订单商业地产”,在行业内率先实行“先招商,后开发”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商业地产企业开发建设后“招商难”的问题。
■2008年,万达集团反向思维,逆势发展,于全国房地产低潮时期在全国大规模拿地,为万达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