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18日讯(记者姜艳) “河北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今天落下帷幕,会议传递出的“调结构、促转变、求突破”强烈信号,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努力的方向,坚定了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各级干部认为,当前,我省面临的不少困难和问题,都根源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缓慢和滞后,明年我省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全力以赴调结构、促转变。
促转变最有效的途径与办法,就是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对企业而言有两条‘生命线’,一条是产品更新换代,一条是技术改造。”冀中能源董事长王社平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企业面临空前挑战,但预计全年仍将实现20亿元利润。这可以说是技术进步创造的奇迹。实施精煤战略,把原煤变成精煤,这将成为冀中能源今后产品结构调整的“路线图”。
“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辛集皮革努力培育技术品牌的实践再次证明了这一道理。”辛集市委书记张国亮介绍,辛集是皮革服装生产大市,原材料消耗很大,但利润率却不高,重要原因就是初级产品、低端产品多。困境中,众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坚持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积极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更多地开发生产“王牌”产品,才是化危为机的必由之路。
一“减”一“增”,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
“我们绝不会为了保增长、保GDP,庇护落后产能,更不会为了眼前利益而降低项目的准入门槛。”霸州市委书记杨杰说,困难之年,霸州市反而提高了项目准入的门槛——只有新上转型升级项目,才能得到政府在土地、融资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梅花集团新上了1000吨牛磺酸项目和生物制药项目,开始由传统的粮食加工转向生物科技;天利制管投资6亿元,新上超薄高精度铜合金板带及电子引线框架项目……“一方面要坚定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要改造提升产业水平、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省委书记张云川的讲话,让邯郸市复兴区区委书记李永科思考良久。他告诉记者,这一“减”一“增”,恰恰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也是复兴区正在经历的过程。
在大刀阔斧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复兴区给先进生产力腾出了足够的发展空间。他们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现代物流业等“四大板块”。日前,总投资10亿美元的邯郸(国际)汽贸城项目正式签约,加快了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步伐。
促转变体现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上,就是加大兼并重组力度
冀中能源入主华药、河北港口集团横空出世……在做大做强钢铁集团、煤炭集团的同时,我省企业兼并重组高歌猛进。作为这一切的亲历者,省国资委主任周杰表示,“小、散、弱”是我省企业的现状,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在谋划、编制国有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时,省国资委把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兼并重组结合起来,继续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整体并购和分解收购,积极探索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产业集中度低是我省钢铁产业的‘软肋’,破解大而不强难题的关键就是要加快推进实质性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说,河北钢铁集团实质性整合走在了全国前列,而且即将实现整体上市。这一切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主动权。
依靠知名品牌实施联合重组,冀东发展集团已拥有子公司60余家,总资产达到251亿元,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谈到冀东发展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董事长张增光坦言,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做大做强、做精做优,依靠的就是不断实施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并以品牌带动,稳步推进联合重组,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产业集中度,取得1+1>2的效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