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12月11日讯 中国物流业罕见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12月10日,新时代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新时代运输”)向本报记者透露,该公司已完成对通成物流集团(下称“通成物流”)的投资,双方将组建新时代通成物流有限公司。来自美国的史带国际集团有限公司(Starr International Company, Inc.下称“史带国际”)为这次交易提供了财务支持。
通过这次收购,新时代物流将其业务领域拓展到国内公路运输市场,将国际货运代理、国内运输和第三方物流服务综合于一体——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综合性物流企业。
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空运货代企业,走了一条另类的成长之路——借助海外PE的力量,收购了一家民营物流同行,这在中国物流业实属罕见。
轻资产转型?
由货运代理起家的新时代运输一直在谋求转型。
圈内有一种说法,“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个人,就能干货代”,因为货代公司介于货主和承运人之间,并不需要太多的固定资产,货运代理属于典型的轻资产行业。
新时代运输的总裁兼创始人陈宏伟曾经在TNT任职,他在那里学到了很多国际货代的操作和管理经验。
1992年,陈宏伟在北京创立新时代运输,专门从事空运货代。他的第一桶金来自1993年前后的奥地利包机市场,在航线资源匮乏的当时,一次包机就可以稳赚10万美金。
陈宏伟率先开发出“包板”运作模式。新时代运输与航空公司签订年度承包协议,每个航班都以相对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舱位(称为“板”)。“包板”之后,再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其他的货代公司和货主。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进出口市场急速膨胀,货代市场也一夜开花。凭借独创的“包板”模式,陈宏伟的新时代运输迅速做大。
到2006年,新时代运输连续多年在首都机场进出口货量排名第一,连续三年入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中国地区空运货代排名前五。
但随着外资物流巨头进入中国,民营货代行业也从最初的获利颇丰转为现在的利润微薄。依靠单纯的轻资产之路,新时代运输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
按照国外成功物流企业走过的道路,要通过发展物流实现业务扩张,必须在网点、仓储和运输设备方面进行投入。
2006年,新时代运输尝试与海丰航运集团合并,后者是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陈宏伟以新时代运输全部的股权换取海丰航运25%的股权,将新时代与海丰的物流业务板块整合成立海丰物流有限公司。
但这次合作最终草草收场。新时代运输的控股母公司——新时代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新时代管理”)业务整合部经理周峤说,“我们是做空运货代的,海丰是做海运的。原先的合作是想把海运空运货代打通,但实际运作下来发现,空运货代和船运是有很大区别的,海丰物流的货代平台也依附于他的航运船队,与我们的空运货代很难融合。”
到2008年中,新时代和海丰正式分道扬镳。当年的海丰航运急切盼望上市,但双方分手后整个资本市场急转直下,新时代的上市构想也被搁置下来。但转变单纯的轻资产发展模式仍然是新时代运输的目标。
中国民营物流企业大多股权单一,由此带来的问题一是难以吸引人才、二是很难进行融资。
新时代运输从2008年开始尝试“吸引一些新的股东和财务投资人。”周峤说,来自美国的PE——史带国际因此入局。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