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沧州12月8日讯(记者雷汉发、通讯员何荣芝 张伟) 成吨的建筑垃圾,被专用设备粉碎后,变成颗粒均匀的筑路原料。12月1日,在沧州市市政工程公司的综合基地,中国经济网记者亲眼见证了拆迁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垃圾处理一直困扰着很多城市。我市市区每年产生建筑垃圾数万吨,传统处理方式基本是市外填埋,既不利于填埋地复耕,又容易污染和破坏周边的水系结构。
为解决这个难题,沧州市政工程公司专门引进奥地利大型碎石设备,研究建筑垃圾的再利用。考虑到堆积人造景观,既费时又占地,制砖则又面临较大的技术难题,公司技术人员经过比对分析,认为还原成筑路基层原料更具操作性。为此他们率先把相关课题在省建设厅立项,通过调查、收集沧州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可利用状况,以及200多次功能试验,完成了测试原料稳定性的大量数据分析,2008年7月这一项目顺利通过省建设厅鉴定并投入应用。
公司总经理吴英彪介绍,以往道路基层用料石灰土,易扬尘,透水性也差,低温季节容易形成冻土,影响施工。建筑垃圾粒料形不成冻土,可全年施工。这种筑路原料还具有透水性强和不易扬尘特点,既利于涵养水源、利于绿化带植物生长和调节气候,又方便环保,提高工效。今年国庆前夕,沧州市区长1.5公里的解放路(朝阳路至解放桥段)两侧便道翻修工程,即是利用这种原料,用时仅半个月,缩短工期一半。
在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中,沧州市已有20多个道路修建项目受益于这项技术,12万吨建筑垃圾因此变废为宝。同时,节省废弃物堆放占地40多亩,节省工程用土4万立方米。目前,这项技术已列入“2009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山西、陕西等地同行纷纷前来取经。
责任编辑:cprp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