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节制资本逐利下的虚弱繁荣再次露出败象。仍在发酵难以平复的迪拜债务危机,不仅对全球危机应对的各方发出拾遗补缺的提示,对追求突进发展的企业和实体也适时敲响了反省的警钟。
毋庸置疑,在石油出口主导经济增长的地区,相对缺油的迪拜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依托地理优势,吸纳巨额外资,大力投资高端地产业、旅游业和金融业。“人造”的高度繁荣一度成为广受瞩目的“经济成就”。
然而,巨震一般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一切。在全球经济黯淡的背景下,一年来迪拜遭遇了资产缩水、外资抽逃、项目“烂尾”的冲击,最终跌入债务危机……夕日的荣光转眼成为世人诟病的对象,曾经光鲜的榜样变身遭遇白眼的违约者。
假设,迪拜的神话还有机会延续,但前提是全球经济永远保持增势,楼市永远火爆。然而,这样的假设实在是海市蜃楼。因为风险和波动是经济周期的组成部分,一味倚重高端服务业、忽视实体经济,坐视房地产业泡沫吹大,把国民财富绑在钢筋混凝土之上,则再辉煌的经济成就也不过是根基不牢的“楼脆脆”,建得越高,摔得越惨。
事后检讨,迪拜当局当初若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加强风险控制,优化债务结构,夯实金融体系基础,强调质量优于速度,则今天的地产泡沫和债务危机或许可以避免。
或许外界不该苛责迪拜。因为,身处透支信用和资源的时代,人们太容易把投机取巧混同于创新发展,把制造泡沫混同于创造财富,这样的混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机制的弱点和通病,即便在危机治理中,也难以完全避免。
迪拜在其发展蓝图中,一直表明要追求创新和卓越,快速建成“世界经济中心”。现在看来,迪拜试图通过大跃进方式创造的发展与繁华,如同沙上之楼,畸形而脆弱。
其实,回望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胸怀远大抱负却壮志难酬的实体和企业又何止迪拜世界公司一家……迪拜债务危机再次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泡沫总要破碎,突进暗藏风险,可持续的繁荣需要切实的发展。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