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国第一家全国性林业产权交易所——— 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在北京揭牌运营,掀开了中国林业加速由商品化经营向资本化经营跨越的新篇章,林权投资或将成为资本市场上的“新宠儿”。就在同一天,我省与刚刚成立的林交所签署合作协议,为推动河北现代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林业弱、林区困、林农穷”的局面搭建了新的起飞平台。
不用砍树也可以赚钱
作为林业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酝酿多年的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揭牌运营,在探索国内林权流转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去年,安徽省黄山市一个9000亩规模的林场,以980万元的价格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投资者花费不到1000万元,就能当上近万亩林场的主人。中国林权所董事长梁雨说,很难说该交易的价格高或者低,但是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成立后的一些项目成交价格,将肯定成为其他项目交易时的参考。“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将林权交易信息公开化,交易公平化,通过阳光的交易,保障林权所有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梁雨说。
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同意并联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性林权及森林资源交易的市场平台,主要采用国有控股的公司制的组织形式,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梁雨介绍说,作为中国唯一从事全国林业要素与资源的综合性交易和服务机构,中国林权所将充分发挥北京特有的地缘政策优势,发挥全国林权交易市场的资源信息优势,发挥公司化运作的体制优势,从而实现林业产业由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的跨越。
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超过7.5亿人口在农村。林业作为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却没有实现良性发展。
此前,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曾公开表示,中国18亿亩耕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43亿亩林地却没有解决13亿人的用材问题,更没有满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而且,单就林权流转市场而言,目前这一市场规模虽然正在逐步扩大,但仍存在着交易标准不统一、交易层次低、交易方式单一等问题。
据悉,全国林地共有43亿亩,其中集体产权的有25亿亩。集体林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后,通过流转可以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变现,促进林地向经营能力强、生产效率高的经营者流动。国家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林权流转市场规模在扩大,通过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管理机制,有利于减少林权流转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操纵,实现林权的有序流转。
据梁雨介绍,成立后的林权所,其业务将主要循着“要素、产权、商品”这三个维度展开,即由林业要素交易中心、林权交易托管登记中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大宗林业商品综合交易中心等业务部门组成,提供全国范围林木林地交易托管及信息查询服务、林权证抵押融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大宗林业商品交易等服务;并通过电子显示屏公开发布林权流转交易、林权证抵押融资、林木交易市场行情等相关信息。
新的经营之道——预售新鲜空气
作为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的国内首家许可经营森林碳汇的交易所,中国林权所还将充分发挥自身凝聚国内外企业、中介、银行、投行等市场主体的强大平台力量,成为中国“市场化手段解决节能减排环保问题”的一块基石。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威胁,而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间接减排。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选择性。
据统计,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由森林生态系统吸收的达到24%-36%,林业在间接减排上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