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全产业链上,哪个环节的利润更高一些?
宁高宁:我们认为,不应该只追求链上某个点的利润,应该追求全链,这才是稳定的,真正具有竞争力的。
记者:并购是不是中粮打造“全产业链”的主要方式?
宁高宁:收购是为了配合产业链的有意为之,无关的我们不会去做。比如收购蒙牛,我们两家原来就有业务往来。用中粮的饲料养牛,用中粮的油脂、糖做冰淇淋。并购是强调合作,使品牌和渠道互相呼应,对双方都能产生很好的作用。当然也不能强求。并购要看产业,也要看成本。
中粮目前很容易形成一个强势的并购过程,别人一听你是大企业,就要你来买它。我觉得并购是互相合作的过程,否则看似强势并购,实际上是弱势并购。因为并购完了,你在专业能力上却可能是弱势,在管理、产业上别人是强势。不能因为有了钱就并购,并购坏了可就没钱了。所以,我们选择的标准是看战略布局,行业地位是第一的,当然也有价格问题,价格不能太高。
“全产业链”的未来会怎样?
“‘全产业链’战略应该使产业链更稳定,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增长。”
对中粮来讲,全产业链刚刚开始。它是在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升级、农产品产业升级、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记者:能不能再把“全产业链”的“全”阐述一下?是对产业链含义本身的加强,还是跟食品相关的,我都拿过来,将来这个餐桌全是我中粮的?
宁高宁:应该说这是中粮的一个理想。我希望中粮在几大品类(酒、肉、面、油、米、饮料)中,能够逐步让消费者每天感受到。“全”实际上是产业链的长度,指对链的控制程度。产业链本身不能理解成什么都做,但做了就必须能控制,控制不了就不叫产业链,而且必须在自己控制之下。这是个实事求是的过程。
记者:请描述一下“全产业链”战略和打造中粮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宁高宁:实际上打造“全产业链”的目的就是打造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发展,要么就不断创新,要么是价格有优势,要么就集中做专业的东西。我认为“全产业链”战略应该是使产业链更稳定,利润更稳定。农产品从原材料到餐桌,中间有许多个价值链,我希望公司获得比较稳定的增长。这样效率才会提高,交易成本才会降低。
另外,规模也会带来竞争力。规模大了,竞争力会增强。如果中粮自身把全产业链从头到尾做起来了,这个竞争力是不可复制的,当然这很难。
记者:中粮与华润相比,现有的板块和业务还是比较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宁高宁:对业务多元化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比如我认为业务多元化就成就了华润集团。“食品”本身是很诱人的两个字,它很大,有很多种类。中粮真正做的就两件。一是农产品和食品,当然这很大;二是地产和酒店,未来将控制在30%以内的比例。我们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中粮未来将越来越专业化。
一线见闻
中粮米业在大连设厂开店
□本报记者 亢 舒
总投资额3.14亿元的中粮米业(大连)有限公司于11月14日在大连市大窑湾港DCT集装箱码头开业投产,年可加工大米23万吨。至此,中粮米业总产能达到60万吨。
同在这一天,中粮米业第二家福临门品牌专卖店在大连市中心的一间小门店开门迎客,消费者能够在这样的直营店里买到不同档次、价位的“福临门”大米。中粮人说,中粮正通过建设品牌专卖店,丰富全国销售网络,树立高端品牌形象。
这样,稻米从选种、种植、加工,直到运往各地,消费者从直营店把米买回家,中粮真正构建了一条“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覆盖的大米产业链。
“这是中粮大宗粮油业务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由国外企业客户向国内消费者转变的重要举措。”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说。
对大米行业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对上游原粮的掌控能力。素有“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是我国优秀的大米产地。此次中粮米业公司选址背靠“北大仓”的大连,正是看中了东北在中国稻米市场的重要地位。
而为了保证大连米业的原粮供应,中粮米业成立了“中粮丹东鸭绿江农业联合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东港市椅圈镇黄城村万亩稻田为基地,辐射周边14个乡镇的3000多农户,推广优质高效水稻订单48500亩。合作社计划用2至3年时间发展订单种植面积30万亩。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