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到“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本周三晚间央行在其网站上发表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引起了不同以往的高度关注。
原因在于,在这份报告中,央行在表述人民币汇率时,首次不再提及“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等字眼,改而称将“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市场分析认为,央行对汇率机制的新表述,或许是暗示准备允许人民币在经过此前18个月的稳定期后开始升值。但是,在多数专家看来,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几乎不太可能。
专家建议,在外界对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不减的情况下,应更多地考虑完善汇率制度,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
还不是升值前兆
昨日,对于央行措辞的改变,有很多专家都表示惊诧。“我认为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的用词转变明显。”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邢自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中国而言,恢复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已在所难免”。
中国金融公司研究报告也表示,人民币升值有望重启,时间点应当是明年1季度,届时出口已明显恢复,而外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会更大。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认为,央行措辞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从而导致外汇净流入较多,外汇储备增长较快。
此前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18.54万亿元,较8月份增加4068亿元,增加额创下年内新高。事实上,自2008年7月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直维持在6.83附近。
还有分析人士表示,这个表述只不过是中方送给即将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份厚礼。奥巴马竞选时称他将“极力要求中国停止操控汇率,因这对美国制造业者不公平,对民众也不公平,在我当上美国总统以后将会加以改变”。
而是否改变措辞后,就会恢复升值,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这两者之间仍然是远隔千山万水。
瑞银经济学家王涛就持有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央行在调整措辞之后,可以更加灵活地解释任何汇率措施,但不一定会改变汇率政策,因为央行之前表示,在确定人民币汇率时会参考其他许多货币。”
在国家信息化中心资深研究员牛犁看来,其实央行的表述根本就没有发生所谓的戏剧性转变。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