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作为
“如果发展中国家希望他们的公司赶超世界的领导者,他们需要在某种形式的国家领导的产业政策。”诺兰说。或许正是基于这种战略上的分析,中国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相继出台。而国际经贸格局带给中国的挑战也正在激发中国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的动作。
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国外进口产品低价倾销,伴随欧美及主要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挑起贸易摩擦战火,中国也开始针对性的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进口产品的损害。今年以来,中国对外国进口产品共发起7起反倾销、2起反补贴调查,据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杨益局长表示:“金融危机后我国对产业安全保护正在加强。”
“不过,区别于其他国家提出的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措施,中国迄今为止实施的60多起贸易救济措施中,没有一起被起诉到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程序。”杨益说。
而针对贸易摩擦引发的外资在华投资形势的影响,商务部也正在酝酿并推动多起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李志群指出:“目前我们工作的重点是积极稳妥推进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吸引包括外资在内的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电信、金融、石化等垄断性行业,鼓励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健康等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业。”
“同时,继续扩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项目,减少限制类或禁止类的项目,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提供外资在华参与全球分工的竞争机会。”
此外,鼓励外资在华建设地区总部,或高端研发基地等将在政策推动的范畴之内。
当然,正如罗格斯基所指出的,“解决问题之道仍然是要真正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而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即在提高现有的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要落在提高消费者福利及宏观经济的稳定方面。”
罗格斯基认为,首先要建立保护消费者的制度和政策,建立高效市场,推动消费,把消费作为中国GDP增长的重要力量。其次,要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使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形成预期判断。第三,要关注提供大量就业的服务性行业。
“中国有非常大的潜力”,罗格斯基强调如果中国能够在扩大内需和发展服务行业两个方面获得成功,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将得到强有力的支撑。
麦肯锡中国消费者系列调查报告显示,私人消费在中国所占比重非常小,这印证了罗格斯基的那句话,中国的消费市场的扩大也将具有极大的潜力。
对此,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表示:“中国政府正在提供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的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这些动作,某种意义上正是满足于消费者福利与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
2009年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一览
■9月11日
美国轮胎特保案
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说,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此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对中国产轮胎征收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幅度分别为55%、45%和35%。
■9月24日
欧盟决定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正式反倾销税
9月24日,欧盟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税率分别高达39.2%和30%。
■10月7日
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
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这意味着中国向美出口的钢管产品基本受限。
■10月7日
欧盟欲延长对中国鞋反倾销税
10月7日,备受关注的欧盟对中国鞋类征收反倾销税的“日落复审”将公布最终结果。欧盟提出的建议是延长当前16.5%的反倾销税最少15个月,此次越南鞋将不列在征收惩罚性关税行列。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