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深:过去航天工业多属于保密项目,为什么现在会在河北投资这么多军民融合项目?
高红卫:国家经济发展与企业自身扩张都决定了军工企业要在保军品和保稳定的前提下,发展军民融合。
同时,军民融合发展也是世界军工行业的发展潮流。据统计,美国大约80%的航空航天企业、70%以上的原子能企业、60%的船舶企业、40%的电子企业、34%的机电设备企业、30%的机械制造企业和10%的钢铁与石油企业从事军品生产。以军品生产为主的企业,民品占企业总产值的比例,20世纪50年代为10-20%,80年代后占50-80%。在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地方也大致如此。
新闻纵深:您认为河北航天工业起步具有什么意义?
高红卫:航天涉及到先进的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动力技术、仿真技术、控制技术、制造技术以及先进材料与先进工艺等众多专业成果,是典型的信息化和机械化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品。河北航天工业起步,必将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新闻纵深:您如何评价航天科工与河北的合作?
高红卫:长期以来,河北对航天科工给予大力支持。一批军工与民用项目和企业落户河北,总投资达到数十亿元,涉及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基础产品等领域。目前航天科工在河北省的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最近,航天科工又将最具军民两用特点、最具备军民融合发展条件的航天惯性技术产品在河北投资发展。
新闻纵深:您认为河北发展航天产业有哪些优势?
高红卫:河北内环京津,外环渤海,离很多研究机构近,离大型企业集团的总部近,军工企业项目扩散成本很低。有些产业不适合在北京发展,放到河北就适合了。用本企业的技术、资金加上河北的一般劳动力、土地资源等,就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新闻纵深:布局河北,您对地方政府有什么样的期待?
高红卫:我们希望地方政府能在政策上给予指导和支持;相关政府部门能帮助解决在发展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解决职工在子女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