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 详细] |
 |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 详细] |
 |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 详细] |
 |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 详细] |
 |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 详细] |
 |
|
|
|
|
|
|
河北永清:生态致富因“绿”扬名 |
来源:中国经济网 更新时间:2009/11/5 17:26:47 |
 |
>> 相关新闻链接 |
|
|
|
中国经济网廊坊11月5日讯(记者雷汉发、通讯员任文利 杜艳辉 杨建伟) 收获时节,永清大地到处飘荡着丰收喜悦的笑声,永清的绿色农业又一次结出累累硕果: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年产量140万吨,产值近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642元。现在的永清不仅成为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大县,还先后被确定为“环首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中心县、“无公害蔬菜生产重点联系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这一切都不得不从一个“绿”字说起。
缘起绿色
永清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改革开放前,“两头牛一副犁,四匹马一挂车,起早贪黑,吃饱肚皮。”这就是当时农业的现状。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激发了永清农民前所未有的干劲,农村生产力得到迅速解放和发展。但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农副产品买方市场的出现,致使作为农业大县的永清出现了农副产品卖难、农民增收困难、商贸不旺等问题。后来,该县因地制宜,把实现生态建设与农民致富协调互补,在全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这一重要的战略性发展定位无疑给永清农民送来了一把致富的金钥匙。从此,在永清人的心中,“绿”成为了永清持续发展的主色调。
钟情绿色
从那以后,永清县历届班子在农业建设上,抓牢“绿色”方向不动摇,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保护、建设与利用并重的原则,又把生态环保作为立县之本,不断推进生态建设、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绿”字的内涵被永清人不断丰富。在永清,无论规模再大、利税再高,污染超标、资源耗费过大、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坚持不招不上。任何一个项目上马前必须先过环保关。几年来,在一片上大项目的热潮之下,永清却相继关停了40余家重污染、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
由于规程、措施、监管都到位,永清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叫响了绿色品牌,走出了一条从绿色食品到无公害有机食品再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目前,全县绿色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32万亩,年产值达到近15亿元。
该县严格按照标准化规程运作,在蔬菜主产区内推广了综合病虫害防治、控制农药残留等20多项无害化生产技术。同时,成立了农产品检测中心,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测。去年,该县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黄瓜、白萝卜、胡萝卜、番茄四种蔬菜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该县先后被确定为“环首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中心县、“无公害蔬菜生产重点联系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
升华绿色
因“绿”扬名的永清,不满足于现状。该县立足于丰富的资源优势,使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龙头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链条已经形成。截止目前,该县省、市级龙头企业已达18家。
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所产出的优质原料,吸引了一批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循环利用项目落户。永清县海帝威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棉籽脱绒,棉籽榨油为主的棉花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棉籽5万吨,生产棉皮12000吨、棉粕15000吨、棉短绒2400吨、棉油4200吨、皂角700吨,年利税可达327万元。宏屹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为主的企业,公司奶牛存栏4500头,自产高品质鲜奶12150吨,公司生产“宏屹”牌巴氏奶和酸奶4000吨,并远销海外,饲料加工厂加工奶牛专用饲料5万吨。完成销售收入6181万元,实现利税2718万元。廊坊顶圣脱水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脱水蔬菜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公司年加工鲜胡萝卜30000吨,年销售收入达到2410万元,实现利税313万元,促进农民增收900多万元。
原始的绿色农业在永清这片沃土上已升华为现代的绿色工业,创造出了更大的经济价值。
责任编辑:cprpw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