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陈东琪5日在“后危机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反危机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周年高峰论坛”上指出,全球经济经过激烈的一年,或者可以说是次贷以来两年多的大调整,基本上在年中结束的衰退从第三季度开始新一轮的上升周期的增长。中国因素成为这次危机提早结束的一个很大的因素。
第一,后危机时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特别是其他比较活跃的经济体明显复苏,欧美经济体复苏迹象也愈来愈明显,美国经济第三季度实现了3.5%的增长,欧洲的德国、法国连续两个月以上的环比增长。印度两个季度加速增长、澳大利亚连续三个季度正增长、巴西持续增长、俄罗斯9月份的工业,特别是原材料的产量增加;中东地区经济也在出现变化和增长;东亚、东南亚都在发生变化。
所以我认为全球经济经过激烈的一年,或者可以说是次贷以来两年多的大调整,基本上在年中结束的衰退从第三季度开始新一轮的上升周期的增长。
就拿美国经济来讲,上一次2001年1月是一年多一点,这次是两年多一点,比很多经济学家预期的到四、五年的时间要短一点。为什么?我认为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全球化助跌也助涨的因素,全球化在2001年11月份中国入世以后全球化的概念得以完整化,加上现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结合在一起,所以交易市场、生产过程的行为很容易在上和下的时候发生同步的变化,这种同步会造成变化的快速。所以这次危机来得快也去得快,至少比人们预期得快。
第二个因素是政府的强烈干预,财政货币政策都是超强的干预,尤其是货币政策,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采取了既调利率又实行数量宽松的政策,货币投放在极短的时间是大幅度增加的,也带来了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美国今年到9月末财政赤字到一万零二百多亿,除了欧、美、日之外其他国家也采取了超常规的一些措施。
第三个因素就是中国因素,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入世以前的一百多年甚至更长时间来解释全球经济变化趋势的重要主体因素是美国因素或者是美欧因素,自从中国入世以后刷新了这个概念,内容更加宽泛,使全球经济变化的因素和美欧因素结合起来,我认为可以用中美因素的结合来解释这次的经济增长。
我们知道这12个月中国在应对危机中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果计算我们付出的力量是很大的,在这里我也不多讲了,这带来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和相关于中国经济的原材料供给国的快速增长,比如澳大利亚、巴西等,也带来了包括德国在内的出口国的增长,实际上也使美国这几个月的贸易出口增长加速,环比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月度逆差大幅度减少。所以用中国因素来解释这次危机的提早结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当然,也有美国因素,美国的这次出口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也有债务带动和出口带动的结合。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