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徐博)记者18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作为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从2006年实行市场化管理运营以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截至二季度末,全国已有3万多个企业建立企业年金,1300万职工参加,积累基金超过2000亿元,其中1300多亿元已进入投资环节开始运作,今年上半年平均收益率4.3%。
3年来,参加企业由2万多家增加到3万多家,受益职工由900万人增加到1300万人,积累基金由600多亿元增加到2000多亿元,平均每年增加400多亿元。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营,使这项长期积累资金的特点得以体现,运营收益率由以前的5%左右提高到10.5%。
我国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与补充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由企业根据经济效益情况,自愿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职工退休以后领取。1991年建立这一制度以来,补充养老保险在增强企业人才竞争能力、提高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制度建立之初,有的由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有的由行业或企业自行管理,发展比较缓慢,到2005年底积累基金只有680亿元。
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实行市场化管理运营。从2006年开始,按照国家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建立、市场管理运营、政府加强监管的原则,新建立的企业年金实行新办法,原有的补充养老保险向新办法过渡,搭建起了市场化运营的制度和管理框架,企业年金逐步实现统一规范管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企业年金制度具有4个特点:一是采取缴费确定型,待遇水平完全取决于缴费多少和投资运营情况,便于人员流动。二是强化企业年金资产的独立性,已记入个人账户的基金不受企业支配和企业破产的影响,从根本上维护参保人的利益。三是引入基金托管制度,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保证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安全。四是实行专业理财,积极稳健地配置投资品种和比例,努力谋求较好的收益,使参保人得到更多的实惠。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