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城市旅游功能有助于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赵永辉摄
如何把做城市就是做产业、做民生、做统筹这篇大文章做好,是当前我省实现“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战略的紧迫课题。笔者认为,加快提升城市旅游功能,切实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是做好这篇大文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应予以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提升城市旅游功能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如成都、杭州等,把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不仅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而且大大提高了城市的实力和竞争力。我省应积极借鉴先进城市的做法,在今后“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拓展城市旅游功能,发挥旅游业对城市建设的综合带动作用。
提升城市旅游功能能够直接推动城市产业发展。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产业、行业和部门达到110个,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
提升城市旅游功能能够有效改善民生。提高城市的旅游功能,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从城市经济发展来看,发展城市旅游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拓宽就业空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从社会、文化方面来看,旅游是社会文明的推动力量和重要标志。从环境和生态方面来看,发展城市旅游可以有效引导或加速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城镇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旅游功能有助于树立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从巴黎浪漫之都、米兰时尚之都、维也纳音乐之都的城市品牌打造,到我国成都茶馆文化、杭州西湖文化、桂林山水文化、洛阳牡丹文化等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著名旅游城市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挖掘自身文化特性,寻找与其他城市的文化差异,而城市文化的挖掘和确定则有助于理清一个城市旅游的发展脉络,提升城市生活的文化品位。
我省城市旅游功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从旅游的角度而言,我省大多数城市由于旅游功能配套不足,旅游吸引力未能充分释放,使得旅游资源优势没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我省各地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并未系统地将旅游发展因素考虑入内,进行明确的旅游业布局,城市旅游资源未能合理配置,旅游产品缺乏有效整合、体现,休闲、娱乐、商务、游览以及餐饮购物等城市旅游功能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旅游功能不够完善。一是缺少先进的旅游咨询系统、道路指引系统及旅游咨询服务网点;二是在餐饮住宿方面,城市缺少星级酒店、特色街区及餐饮;三是从市区通往周边景区(点)的旅游交通道路水平参差不齐,各个景区之间也没有形成道路环线;四是各城市还未出现中央游憩区等龙头休闲旅游聚集区以及商务区、文化区、度假区等旅游功能区。
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中提升城市旅游功能
当前,在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处于关键阶段。如何合理有效地拓展城市旅游功能,对于今后我省“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休闲旅游纳入城市规划,实现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一体化。我省各地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强化《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及各市旅游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做好旅游规划与交通规划、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规划协调衔接,把旅游元素纳入城镇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大我省城市在休闲旅游配套功能、设施和整体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力度。
强化城市休闲旅游功能,培育休闲产业龙头。休闲与游乐已经成为旅游经历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各地在城市规划中要强化“两区一带”建设。“两区”一是旅游接待区,二是休闲产业区;“一带”为市区通往周边景点的旅游交通道路景观带。规划、城建、交通部门要充分考虑旅游的交通需求,使交通的便利性和可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达到“人在城中、景随人动”的效果。
突出特色,打造城市形象“名片”。按照城市旅游发展定位,首先要充分挖掘、开发城市本身的吸引力体系,打造城市自身的核心形象。其次,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发展旅游城市的历史风貌。正确处理老城区开发和保护、历史文化景点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三是通过对城市地名、文娱表演、传统服饰、特色餐饮等自身文化的挖掘利用,培育城市文化。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