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公务特权车削减50%
俄罗斯政府公务开销大,一直都是不少普通百姓抱怨的问题。最近,俄政府加强对公务经费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希望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在俄罗斯,由于没有太多明确的法律来限制公务开销,在控制三公费用上,很多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是依靠自己制定的相关规定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不少单位在使用公费请客吃饭问题上就管理非常严格,除了有费用额度限制以及需要多级报批以外,在请客结束后还必须向上级汇报请客成果。
如今,俄罗斯政府也计划通过限制公务人员的消费和特权来推动反腐工作的深化。比如,俄罗斯政府就要求每一位公务人员必须对大额开销进行报批,接受监督;俄罗斯总统普京上任后不久就要求俄罗斯各级政府购置公务用车时要买国产车,一方面可以扶持国内汽车企业,另一方面也能降低购置成本。此外,他还签署命令将俄罗斯国内的公务特权车削减了近50%。而俄罗斯审计署也表示,将加大力度监督政府部门的公务开销,对于公务花销超标等违规行为将严肃处理。
法国:经常公布“三公”开销
不久前,法国总理办公室表示,要在未来的3年时间里对政府的大多数部门裁员2.5%,目的是为了削减预算赤字,从而使得国家顺利实现“瘦身”发展。法国总理埃罗还写了一封信给政府各个部门,表示2013年法国政府运营经费平均会比2012年削减7%,这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公用车辆和办公用品两个项目的开支。
尽管政府已经对开支做出了“瘦身”计划,但法国民众对官员们的公款消费还是不满意。法国大报《费加罗报》就曾经发表文章,批评法国公务员的“排场”。文章认为,法国的国家公务人员配的都是豪华汽车、豪华办公室,举行的招待会也都十分奢华。这让最低工资不过1300欧元的民众情何以堪。
针对民众的质疑,法国的政府网站经常公布“三公经费”的开支,以展示“透明”的一面。比如,公务员去各国的差旅费补贴标准等等,都是在网站上有据可查的。而政府对于滥用公款消费的官员也绝不手软。2010年7月,两名国务秘书因为用公款支付租用私人飞机的费用和购买昂贵的古巴雪茄而引咎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