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下行和上行力量相互交织。流动性回收是最为艰巨的任务
“2011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宏观经济下行和上行力量同时存在,相互交织。流动性回收与通货膨胀治理是宏观调控最为艰巨的任务。”刘元春认为,其艰难性在于:第一,流动性是否能够按照央行的意愿进行大规模回收;第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具有强烈的双向风险,政府是否能很好地平衡资产价格回调与经济增速回落的冲突;第三,物价上涨的击鼓传花效应是否会持续;第四,单一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否能够应对多诱因的通货膨胀?
在商品银行信贷投放压力较大、信贷投放惯性较强、外汇占款规模上升以及历史存量较高等因素,使中国未来流动性进行大规模回收的难度较大。2009—2010年的信贷投放以中长期项目贷款为主,这样导致了信贷投放的速度和规模被项目投资的进度和规模所“绑架”。
自2010年三季度以来,中国贸易顺差、FDI以及热钱流动的规模都达到危机前的水平,从而导致外汇占款比重回升,这将使得中国货币政策直接面临2004—2007年所面临的困境——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相冲突,导致紧缩的货币政策被大量流入的热钱所抵消。
汤敏亦指出,从国际因素来看,美国可能还会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债务问题还在恶化,财政上不得不削减支出,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将不仅给我国的出口带来较大冲击,而且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还会给我们带来大量的热钱,这给我们控制流动性带来很大的难题。
刘伟表示,货币政策从实施到最终影响经济增长有个时间的滞后期。我国货币政策的滞后期通常是7个月到两年,这是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在危机的时候,滞后期可能缩短。
因此,2008年年底发行的大量货币,现在演变成为通胀的压力了,2009年新增的流动性可能明年表现,今年上半年的要到2012年。此前,我们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有代价。所以要做好准备,今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可能要做好承受较大的通胀压力的准备。
明年GDP增速仍有望保持在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需求等将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体来看,明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下滑,GDP增速大体会保持在9%—9.5%之间。”汤敏说。
海闻分析明年GDP放慢的因素时表示,当年刺激GDP增长的因素会减弱。“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政府使用了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的政策,大量的投资包括4万亿,这种恢复型增长的因素在下降。”他说,中央现在要求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指的是收缩,就是说要有一种紧缩的趋势,这会使GDP增速相对放慢。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