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岁的马胜利仍不习惯呆在家里。走访当年老友,到各地查看造纸企业,难得回到家时又一头扎进各大财经网站,了解国内外经济大势,学习经营之道。
作为“国企承包第一人”,他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格。几经沉浮的他说:“希望能永远这么闯下去。”
从这位老人的言行中,依稀可以听到当年他承包国有企业,提出“打破铁饭碗,打破铁工资”时的慷慨之音。
“当时我要当厂长,就想解决以销定产”
“马承包”第三次出山了。
去年4月,年近古稀的马胜利被山东省德州市政府正式聘请为特约经济顾问。如今,他还被德州市常兴集团聘请为总经理。该厂生产的“马胜利”牌卫生纸销路不错。“国企改革是一步步走的,我把第一步迈出去了。”马胜利感慨万千。
马胜利的“第一步”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省委及时提出了“振作精神,振兴河北”的号召,政治和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石家庄市造纸厂的产品变为自产自销后,大量积压,企业陷入困境。
尽管身为销售科长的马胜利一次次将工厂产品推销一空,厂领导承诺实行“以销定产”的目标却迟迟未能兑现。
“现在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产品要由市场来决定,但当时这种观念有些超前了。既然我这个科长的身份决定不了,那么就让我当厂长来决定好了。”
1983年,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马胜利提出“我要当厂长”,自荐承包全厂。没想到当即遭到厂里个别领导干部的反对。
1984年3月28日,石家庄造纸厂门前突然出现《向领导班子表决心》的“公开信”。“之所以把决心书贴出来,是因为我实在等不及了。”
“市里给我们下达了17万元的利润指标,我要把这个数字调过来,完成71万元。”在市政府随后组织上百人参加的一场答辩会上,马胜利一句话震惊全场。
“现在国企改革有好多种方案,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承包,自己才能说了算。”马胜利说,“这本身也是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和挑战。”
马胜利如愿以偿地在承包“军令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赢得主宰企业生产的话语权,开创了个人承包国营工厂的先例。
掌权的马胜利提出“打破铁饭碗、打破铁工资”。他在厂内搞层层承包,责任到人,奖惩到人,责任与利益直接挂钩。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催生了当时面对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的觉醒和萌动。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