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华晔迪、陶俊洁、赵晓辉)市场密切关注的政策基调和调控目标逐步趋于明朗。1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宏观调控取向思路逐步清晰,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
此前,出于对物价水平持续走高背景下,更严厉紧缩政策可能继续出台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经济增速回落的担忧,股市经历连续数周的大幅调整。截至目前,这轮调整仍未结束。
回看本周,大盘下探2800点整数关口获得支撑,上触2870点附近的年线位置受阻,呈现震荡盘整格局,成交处于低迷水平,尽管周内金融类和资源类板块多次在盘中领涨,但未能激发市场的做多热情,市场观望气氛十分浓厚。
综合一周看,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分别下跌1.12%和0.77%,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也在上周大幅上涨后出现明显回落,周跌幅分别达到3.01%和3.18%。
中信证券研究部分析指出,困扰市场最主要的因素在于政府对控制通胀到底将采取怎样的紧缩措施,究竟会紧缩到什么程度?资本市场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比较混乱,在政府没有给出清晰信号前,市场存在压力。
无独有偶,来自中金公司的分析也认为,市场总体仍维持震荡走势,除非有新的力量打破这种平衡,力量来源之一就是对未来政策取向的进一步明确。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的信息看,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要内容。
此番确定的中性定位的稳健货币政策正好存在一定的调控空间和弹性:一方面可以为经济转型提供足够的动力和支持,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变目前流动性过剩的现状,从而缓解通胀压力。
研究机构普遍认为,通胀失控的可能性很小,在政府一系列调控措施出台后,物价水平已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高盛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就表示,政府调控通胀的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相对而言,通缩问题往往更难解决。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