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高于上月0.5个百分点,近7个月以来首度重返55%上方。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升至73.5%,达到自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点。
目前制造业PMI已经连续4个月反弹,但发电量以及工业增速仍处于回落区间,经济指标“相互打架”的现象继续显现。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局面仍较为复杂,未来走势仍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企业生产向好
11月份PMI为55.2%,已连续21个月位于50%的景气临界点以上。“这表明制造业经济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上升态势,增速较上月略有加快。”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分类指标看,在制造业需求热度不减以及通胀预期上升的压力下,11月生产指数为58.5%,比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成为拉升PMI的最主要原因。其他指标中,新订单指数、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略有回升,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则分别小幅回落。
从行业情况看,烟草、电气、交运设备、纺织服装以及医药制造等行业继续呈现产需两旺的局面,而饮料制造、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以及造纸等行业生产有所回落。“11月制造业生产量增幅超过订单水平,带动产成品库存指数大幅上升。未来经济需求进一步回升的难度较大,企业补库存的持续性将影响到未来PMI走势。”海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刘铁军认为。
尽管PMI已经连续4个月回升,但10月份我国发电量同比增长5.9%,工业增速为13.1%,与上月相比均处于下降通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较高的PMI与今年以来投资、出口、消费的较高增幅是一致的。同时工业增长率、GDP增长率的持续回调,则与近几个月来的PMI走势不同。预计我国经济增速回调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当前经济形势比较复杂。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