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成本上升,推高农民心理预期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虽然农民对今年秋粮的价格表示满意,但由于他们更加看好后市,目前部分地区出现惜售现象。
以玉米为例,事实上惜售并非今年的新情况,在北方地区几乎每年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玉米自从9月份收割以后,其收购季可以一直持续到来年的4、5月份。进入冬季,北方天气干燥、降水少,这有利于玉米脱水,水分脱得好的玉米卖价会更高。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收购时节农民的惜售心理可能会更加强烈。首先,近两年农民通过外出打工等,家里经济条件好了,现金收入多了,不再急着通过售粮来“变现”。其次,根据2008年、2009年的情况来看,玉米卖得越晚市场价格就越高,“后市价格还能涨”的心理将导致农民惜售。
推高农民心理预期价格的,还有不断上升的种粮成本。吕艳桥告诉记者,现在种玉米不算人工费和土地承包费,一亩地的成本也要350元。专家表示,在劳动力等成本上涨推高种粮成本,种粮收益与外出打工收益进一步拉大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保持温和上涨态势有利于使种粮有利可图,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粮食供需基本平稳,基本面不支持粮价大幅上涨
粮食市场的调控,既要防止价格大幅度的上涨,也要防止价格大幅度的下跌。既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又要保证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维护市场稳定,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