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就你地里那几朵棉花能赚几个钱!”就在老梁给自家地里的棉花“打算盘”时,一位朋友的说法让他吃了一惊:“既然知道棉花今年铁定涨价,咱还指望种棉花干啥!收棉花才能发大财!”
“能行吗?怎么干?”
“咱找几个人凑份子,去各家收棉花。等价涨上去再卖,里外的差价不都是咱的了?份子钱凑得越多,越能把收购价压下来,等价涨上去了,不比你种棉花赚得多?”
这番话说动了老梁。他将信将疑地拿出自己的30万元存款,加入了“组团”炒棉花的队伍。没想到,过了国庆节,老梁看着“打着滚涨上去”的棉价,惊得嘴都合不拢:一斤棉花收上来7块5,一个月不到,价格就涨到10块钱。
渐渐地,老梁发现了门道:用棉企业没有国家发放的棉花收购证,不能直接收购,必须通过中间商进行;而他可以棉农的身份和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适当地压着货不卖,静待合适的价格出手。
“那段日子棉花价格天天涨,我都顾不上收自家地里的棉花了,天天往外跑——收棉花去!”老梁说。
渐渐地,直接收棉农的棉花已经不能满足老梁的胃口,他开始从贸易商手里接货,甚至在30000元/吨的高位上,老梁还追加了30万元:“棉花交易网的专家看到35000元/吨呢。”
但没想到,转瞬即逝的行情让老梁措手不及。
期货老手看走眼
“机会又来了!郑棉明天可以加仓,短期目标34000元!”
同样是在11月10日,郑棉期货价格冲高回落后,一位在国内做了十多年棉花国际贸易的“老手”叶先生兴致勃勃地给圈内做期货的朋友群发这条短信。就是这条短信导致另一拨人套牢。
“十·一”之后,攻势越来越猛的棉花价格令叶先生格外关注。“从八月底到十月初,棉花价格已经翻番!这么短的时间达到这样的涨幅很少见。”
随后,他开始陆续建仓做多棉花期货,在价格最高时,账面浮盈高达30多万元。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