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发现奶站掺假后只能无奈地以经济制裁为最大惩罚,而不伴以严刑峻法的时候,掺假者就会抱有侥幸心理:抓住了是你的,抓不住是我的。
一些时候,道德水平高的企业反而斗不过道德水平低的企业,就像遵守规则的武士往往斗不过使用暗器的武士一样,这样,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出现了。如果这些被颠倒的伦理得不到颠覆,那么,整个大商圈伦理就是有问题的,这也许是 “中国式商业伦理”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课题。理想的大商圈伦理是,比赛赚钱就等于比赛负责任的程度,越负责任越有钱,越不负责任越没钱,不仅没有钱,甚至会没有自由,没有性命。
目前有三个“无序性”值得关注:
一是打假的无序性。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只要是全国名牌,往往逃脱不了被仿冒的命运。究其原因,与地方保护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东部某个省,我们有一年查到7个企业假冒我们的产品。当地管理部门的人与我们一起去的时候,把车间封了,库房封了,产品封了,该封的都封了。但我们走了以后,时隔不到7天,他们又放虎归山。
二是危机预警的无序性。不法分子的几封恐吓信、几个匿名电话,就能引发地方政府封堵名牌产品的红头文件。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却是我们亲历的现实。行政资源居然可以这样轻易地被坏人滥用,优秀品牌居然可以这样被送上断头台,这给我们一个警醒,如果不提前确立危机预警的相关规则,那么,一旦危机爆发,就会出现“一个领导一个调,一个地方一个样”的纷乱局面,这样随意行政,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三是小媒体的无序性。一些小媒体受利益驱使,容易滥用手中的“话语权”,甚至沦为不正当竞争者的“御用工具”,说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说你不好你就不好、好也不好。“舆论自由”绝不等于“谎言自由”。强调媒体责任,对媒体实行“问责制”,势在必行。
打造“国家生态圈”,第二要责任到位,铸造全球品牌。
2007年,我们去日本考察了丰田、本田等著名企业。今天,日本的企业向你介绍自己时,重点已经不是产能多少、销量多少、利润多少,而是自己承担了多少社会责任,自己在环保事业、公益事业中做出了何种贡献。
如果进行最简单的分类,企业社会责任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是本职工作,二是兼济天下。什么是本职工作?涵盖面非常广,但今天应该特别提出的一个范畴是“软件革命”:在管理上创新,在文化上创新,在制度上创新……通过创新赢得国际竞争力。
实践证明,做好本职工作是企业最基本也是最大的社会责任。中国有句古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本职工作就是这个“皮”。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大品牌要负大责任,“兼济天下”始终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境界。事实上,判断一个企业是否负责,不能只看单一指标,必须看综合指标;也不能只看一时,而要看一贯。我们不相信一个对慈善事业无动于衷的“冷血企业”,会是一个对消费者真正负责任的企业;我们也不相信,一个积极履行公益责任的“爱心企业”,会在产品安全责任上得过且过。各类社会责任实际上是相互贯通的,浑然一体的。
企业社会责任已越来越成为 “全球公司”不可或缺的“国际护照”,没有“责任力”就不会产生“影响力”。在一个全球经济大循环的系统中,如果你不关心全地球的大事、全人类的大事,那么,人们也不会关心你的事,这样的企业跑不快、走不远、跳不高!
打造“国家生态圈”所以重要,还在于每个品牌都具有双重身份,一重是自身拥有的个别品牌,一重是与众多其他品牌联合铸成的共同品牌——国家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