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市场来看,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金融机构的资产以美元衡量后会大大增加,这会诱使金融机构投资扩张,显然对金融机构来说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当金融机构加速投资和扩张时,必将带来系统性风险的累积放大,金融泡沫的膨胀将引至危机隐患的增加。即对金融机构可能有利,但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而言,负面影响可能更大。20世纪80年代末,日元大幅升值,诱使日本商业银行在趋利动机下大规模投资,推进日本股市和房市泡沫急剧膨胀,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泡沫破灭后的金融危机,导致日本经济低迷徘徊了10多年。
综上所述: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出口不利,对进口有利,有利于金融机构,但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健康运行。中央政府选择人民币稳定且缓慢升值的策略,既能确保我国出口产业利益不受减损,又能促使出口产业提升竞争力,同时兼顾进口产业的利益,更有利于金融市场稳健运行,是保证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明智举措。
压力何来 国际收支一直持续保持顺差
《群众》杂志记者:人民币近年来为什么会有持续升值的压力?
于润教授:这是因为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持续保持顺差态势,即国际收入(外汇供给)年年大于国际支出(外汇需求),这势必在外汇市场上造成美元价格有下跌的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有升值的压力。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且金融市场和风险管理体系非常脆弱,金融市场还没有足够的避险工具来管理汇率波动的风险,汇率稳定成为金融市场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稳定的头等大事。因此,人民银行及外汇管理局在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市场美元供大于求时,就会采取买入美元(美元储备增加)以平衡美元供求,进而稳定汇率的举措。1997年,我国外汇储备约1390亿美元,到2010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到2.64万亿美元,这就是在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时,中央政府为了确保人民币不快速升值,持续买入美元的结果。即:人民币升值压力源于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而人民币价值的基本稳定源于政府对外汇市场的管理。人民币升值压力因国际收支顺差的程度而变化。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