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搜狗、腾讯
2010年3月,腾讯、搜狗在推出新版拼音输入法软件中均增添了一项可屏蔽同类软件的新功能,由此引发一场“激战”。双方互相起诉,称对方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首先提起诉讼的搜狗称,腾讯在推广QQ拼音输入法时,恶意诱导用户删除搜狗拼音输入法。腾讯随后反击称,搜狗拼音输入法在后台干扰QQ拼音输入法的正常运行,并诱骗用户删除已安装的QQ拼音输入法。双方索赔额均达到2000万元。
北京市一中院支持了腾讯诉搜狗的诉讼请求,认定搜狗构成虚假宣传,需赔偿腾讯20万元及诉讼支出4万元。而北京市二中院则认为,腾讯的QQ拼音输入法软件在个性化设置的过程中,采取诱导的方法,使用户倾向于不选择其计算机中已有的搜狗拼音输入法软件,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腾讯赔偿搜狗经济损失20万元及诉讼支出3.1万元。双方基本上打了平手。
手段2 黑公关
案例:蒙牛、伊利
2010年10月19日,新浪微博传出消息,称曾引起轩然大波的“圣元奶粉致儿童性早熟事件”,是蒙牛集团联合其公关公司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为打击竞争对手策划出来的。消息经网络疯狂传播,蒙牛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紧随其后,伊利通过媒体发表声明,证明蒙牛曾通过公关公司在网络上散播攻击伊利品牌及产品的负面消息,因为伊利反应迅速才免遭圣元奶粉的下场。随后,呼和浩特警方对外证实,蒙牛员工安勇利用公关手段策划攻击伊利,属于商业诽谤,并批捕涉案人员。蒙牛也及时撇清与安勇的关系,并向伊利及消费者公开道歉,才使这场“乳业地震”趋于平复。
蒙牛道歉之余,重提几年前的“未晚事件”反击伊利。称2003-2004年间,伊利集团曾花费超过590万元委托其合作公司北京未晚品牌(国际)传播机构,对蒙牛公司进行新闻攻击。但是时隔几年,“未晚事件”仍然悬而未决,所以要求公安机关查办,予以解决。
在伊利对“未晚事件”尚无公开回应之际,蒙牛集团副总裁胡苏东10月25日对外表示,蒙牛希望与伊利“化干戈为玉帛”,双方进行良性竞争,仍未得到伊利方面的回应。至此,双方都陷入沉默。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