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照片
从监管层的一些表态来看,我国通胀压力中长期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在美国重启量化宽松前夜,澳洲央行和印度央行已经双双选择再度加息。经济学家认为,国内的通胀预期管理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政策的侧重点。如果10月份C P I再创新高,年内可能还将加息1次,到明年年底前我国可能需要连续数次加息。
应对
“被通胀”各国开始行动
就在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大行其道之时,一些“被通胀”的国家已经开始行动了。
印度中央银行2日公布季度货币政策回顾报告,宣布把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各提高25个基点,以控制通货膨胀,并维持当前经济增速。这是印度央行今年年初以来第六次加息。今年印度央行已将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累计分别上调了1 .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数据显示,9月印度的通胀由8月的8.5%上升至8 .62%,而截至7月前,印度通胀曾连续6个月维持在两位数水平。
如果说,印度央行的连续加息在市场的预期之内,那么澳大利亚的加息之举就有些出乎意料了。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2日决定再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4.50%提高到4.75%。这是澳大利亚央行自去年10月以来第七次加息,但也是近6个月以来首次加息。“尽管近期数据显示澳大利亚通胀率或降至2.5%,但该数据会因烟草税率的提高有所上行。因此,澳大利亚央行决定维持关于通胀率或会在未来几年内上升的判断,决定再次启动货币紧缩政策。”澳大利亚央行行长史蒂文斯日前如此表示。
香港《经济日报》3日发表社评称,美日不断印钞,造成热钱流向亚洲与新兴国家,吹大其资产泡沫与恶化通胀,加剧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的矛盾。量化宽松来势汹汹,令澳印两国面临庞大通胀压力,唯有先发制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