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份制造业PMI为54.7%,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回升。其中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三月攀升,反映通胀压力不断积蓄,值得警惕。观察人士认为,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将同比上涨3.8%-4.0%左右,但环比涨幅可能比9月份的0.6%有所回落,食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将对后期物价走势构成疑问。
10月物价涨幅居高难下,一方面是翘尾因素短期有所反弹,贡献0.1个百分点的环比涨幅,另一方面则来自粮食等食品价格继续小幅上涨。全年来看,我国物价涨幅有望控制在3%-3.1%的水平,从而基本完成年初国家提出的物价调控目标。对于后期走势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10月份CPI成为阶段性高点,随后逐步回落到3%乃至更低水平;另一种则是尽管年底个别月份回落,明年初随着食品消费旺季的到来,拉动CPI出现新的“小高峰”。
今年以来,CPI涨幅逐季反弹,其直接原因是食品、居住类价格等新涨价因素抬头。从有利条件看,与前两次物价明显上涨不同,今年我国尽管遭遇了严重的自然地质灾害,但粮食难能可贵地保持了丰收,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情况也处于较好水平,食品供应并不存在短期推升通胀的“基本面”。
但也有不利条件,即前期货币的高供应。今年1-9月,我国粮食、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2.1%和18%,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其间不难发现资金助涨炒作的身影。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