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是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分类,分别征收、各个清缴。这样,客观上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同时,个税对所有纳税人实行“一刀切”,没有考虑纳税人的家庭负担是否过重、家庭支出是否过大,也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张健查阅资料发现,2009年的个人所得税中,中低收入阶层的纳税额占税收总额的65%以上,而高收入者的纳税额占税收总额只有30%左右。张健认为,前些年,多数人月薪不过两三千元,普通人的个税负担不重;如今,随着收入水平水涨船高,多数城市中等收入人群的月收入已在六七千元以上,普遍适用较高的税率,缴纳税额大幅增加,偏重的个税负担加重了生活压力。“尽快给社会中等收入群体减税增收吧!”张健说。
案例3
“从不对报销医疗费抱希望”
67岁的退休职工王学杰住在东北乡下,尽管心脏不好,但他从不轻易去医院做检查:“看病至少要去县城,不仅太麻烦,花费也很大。5年前我曾因肺炎在市里住过院,可是2000多元医疗费至今没报。”他说,当地财政状况不好,因为积攒的医疗费很多,县里根本无力解决,他从不抱什么希望。
生活中,像老王这样的群体不算少数。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面在不断扩大,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游离在制度之外。在一些地区,保障标准偏低、负担偏重,特别是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因对象不同,不能实现均等化服务,成为当前社保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农村,社保短板更明显。如西部某县,全县卫生人员有1069名,按照该省2001年的人才配置标准,全县至少要配置卫生人员2200名,缺口达上千名。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专家表示,“普涨”不仅意味着工资要涨,基本公共服务更要涨,尽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等化”涉及义务教育、医疗、住房、社保、基础设施等方面。据发达国家经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至少可使基尼系数压低10个百分点。为解决当前低收入群体的社保难题,专家建议:一是完善基层社会保障机构,二是普及社会救助服务平台。
案例4
“养猪挣钱到底有没有指望?”
肉价涨了!入秋,生猪价格稳步回升,52岁的山东养猪大户李保军很高兴,忙着扩建猪圈,准备抓住年前的消费高峰,把去年的损失补回来。李保军养猪多年,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些年肉价不稳,风险很大,“靠养猪挣钱到底有没有指望?”
责任编辑:cprpw